-
- 素材大。
- 9.64
- 素材授權(quán):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chenrong
- 上傳時間:
- 2018-04-02
- 素材編號:
- 189979
- 素材類別:
- 疾病PPT
-
素材預覽
這是2016年心肺復蘇指南ppt,包括了心肺復蘇的概念,心肺復蘇步驟,病理生理,時間就是生命,院內(nèi)急救,體征評估的變化,按壓深度變更,按壓的頻率,胸壁回彈,除顫波形和能量級別,加壓素被「除名」,低溫療法適應癥,及早冠脈造影,及早PCI,及早EMMS,確認現(xiàn)場安全,判斷意識,翻轉(zhuǎn)成復蘇體位,胸外心臟按壓,按壓的手法,胸部按壓,心肺復蘇的有效指標,心肺復蘇簡單問,心肺復蘇的國民普及率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2016年心肺復蘇指南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疾病PPT類型的PowerPoint.
心肺復蘇
急診急救培訓
2016.4
內(nèi) 容
心肺復蘇的概念
2015版心肺復蘇指南更新要點
心肺復蘇步驟
內(nèi) 容
心肺復蘇的概念
2015版心肺復蘇指南更新要點
心肺復蘇步驟
一、心肺復蘇的概念 復 蘇:( Resuscitation ) 復活、蘇醒 = 死而復生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 是針對心臟、呼吸驟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huán),電擊除顫轉(zhuǎn)復心室顫動,促使心臟恢復自主搏動,人工呼吸糾正缺氧,并努力恢復自主呼吸。 — 中國心肺復蘇指南
內(nèi) 容
心肺復蘇的概念
2015版心肺復蘇指南更新要點
心肺復蘇步驟
前 言
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國心臟學會CPR和ECC指南》隆重登場。時隔5年,AHA會對指南的哪些部分進行更改?是否提出了顛覆性的觀點?在新的心肺復蘇指南中強調(diào)如何做到快速行動、合理培訓、使用現(xiàn)代科技及團隊協(xié)作來增加心臟驟;颊叩纳鎺茁省
以下為該指南的更新要點:
快速反應,團隊協(xié)作
施救者應同時進行幾個步驟,如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以縮短首次開始按壓的時間;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綜合小組,同時完成多個步驟和評估(分別由施救者實施急救反應系統(tǒng);胸外按壓、進行通氣或取得球囊面罩進行人工呼吸、設置除顫器同時進行)。
2015版AHA的CPR和ECC指南發(fā)布
1.生存鏈一分為二,分為院內(nèi)和院外
2.體征評估由三步合并為兩步,評估意識后同時評估呼吸和脈搏
3.先按還是先電?先1.5-3分鐘的CPR——一旦除顫器準備就緒,就直接除顫
4.胸外按壓頻率100-120/分,深度5-6厘米
5.按壓間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證胸廓充分回彈
6.按壓比例限定,減少中斷。中斷控制在10S之內(nèi)。即每次人工呼吸10S之內(nèi)。胸外按壓頻率100-120/分,按壓呼吸比30:2,人工呼吸8-10次/分。
院內(nèi)急救
院內(nèi)急救應以團隊形式實施心肺復蘇:早期預警系統(tǒng)、快速反應小組(RRT)和緊急醫(yī)療團隊系統(tǒng)(MET)。
院外急救
手機時代,充分利用社會媒體呼叫施救者,手機等現(xiàn)代化電子設備能夠在院外急救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按壓深度變更
首次規(guī)定按壓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壓時,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但應避免超過6厘米。
舊指南僅僅規(guī)定了按壓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認為,按壓深度不應超過6厘米,超過此深度可能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數(shù)胸外按壓不是過深,而是過淺。
對于兒童(包括嬰兒[小于一歲]至青春期開始的兒童),按壓深度胸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大約相當于嬰兒4厘米,兒童5厘米。對于青少年即應采用成人的按壓深度,即5~6厘米。
按壓的頻率
按壓頻率規(guī)定為100~120次/分。
原指南僅僅規(guī)定了每分鐘按壓頻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項大樣本的注冊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按壓頻率(超過140次/分)過快,按壓幅度則不足。
新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復蘇過程中,施救者應該以適當?shù)乃俾?100至120次/分)和深度進行有效按壓,同時盡可能減少胸部按壓中斷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
別再使勁按了!費勁!
新指南規(guī)定,胸部按壓在整個心肺復蘇中的目標比例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復蘇比喻成駕車行駛。在駕車行駛時,一天行駛的里程數(shù)不僅受行駛速度影響,還受中途停頓的次數(shù)和時間影響。以60英里/小時的速度不中斷行駛,則實際行駛距離為一小時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但中途停頓10分鐘,則實際行駛距離為―小時的英里。停頓越頻繁,停頓時間越長,則實際行駛里程越少。
胸壁回彈
為保證每次按壓后使胸廓充分回彈,施救者在按壓間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證胸廓充分回彈。
原指南僅建議,每次按壓后,施救者應讓胸廓完全回彈,以使心臟在下次按壓前完全充盈。如果在兩次按壓之間,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會妨礙患者的胸壁會彈。
新指南的新主張
心臟除顫時僅做1次電擊之后立即行CPR,每2分鐘檢查1次心律
認可1~8歲兒童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儀(AED)
有條件的,1歲以下幼兒也可應用AED
除 顫
2010年的指南中,在AED 就緒時,應先進行1.5-3分鐘的CPR,然后再除顫。最新版則提出:當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時,對于成人心臟驟;颊撸瑧M快使用除顫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應該在他人前往獲取以及轉(zhuǎn)變 AED 的時候開始心肺復蘇,在設備提供后盡快嘗試進行除顫。
在醫(yī)院和其他機構(gòu)使用現(xiàn)場的 AED 或除顫器治療心臟驟停的醫(yī)務人員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并且應在可取得的情況下立即使用準備好的 AED/除顫器。
以上建議旨在支持盡早進行心肺復蘇和早期除顫,特別是在發(fā)生心臟驟停時現(xiàn)場有 AED 或除顫器的情況下。
除顫波形和能量級別
單相波:首次能量150---200J(未確定首次最佳
能量)
雙相波:首次能量360J
后續(xù)電擊能量未確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兒童(1-8歲)使用劑量:
對于兒童患者,尚不確定最佳除顫劑量?梢允褂 2 至 4 J/kg 的劑量作為初始除顫能量,對于后續(xù)電擊,能量級別應至少為 4 J/kg 并可以考慮使用更高能量級別,但不超過 10 J/kg 或成人最大劑量
通 氣
無論是否因心臟病所導致的心臟驟停,醫(yī)護人員都應提供胸外按壓和通氣。
舊版指南僅指出,急救人員和院內(nèi)專業(yè)救援人員都可為心驟停患者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加壓素被「除名」
2010年版指南認為一劑靜脈/骨內(nèi)推注的40單位加壓素可替代第一或第二劑腎上腺素治療心臟驟停。而新版則指出,聯(lián)合使用加壓素和腎上腺素,相比使用標準劑量的腎上腺素在治療心臟驟停時沒有優(yōu)勢。給予加壓素相對使用腎上腺素也沒有優(yōu)勢,因此,加壓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如果當患者的心律不適合電除顫時,應盡早給予腎上腺素。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不適合電除顫的心律時,及早給予腎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經(jīng)功能完好存活率。
低溫治療
恢復自主循環(huán)后,在ICU的心臟驟停后治療,并對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生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包括使用低溫 治療)。
臨床采用的降溫方法包括:
1、物理:冰袋、冰毯、冰帽;
2、灌注:一側(cè)頸動脈體外冷卻 血液灌注;冰水鼻腔灌洗等;
3、液體:輸入冷液體。
所有在心臟驟停后恢復自主循環(huán)的昏迷,即對語言指令缺乏有意義的反應的成年患者,都應采用目標溫度管理(TTM),選定在32到36度之間,并至少維持24小時。
低溫療法適應癥
適應癥:復蘇成功后仍昏迷的
禁忌證: <18歲、孕婦、藥物或中樞神經(jīng)系
疾病引發(fā)的昏迷、心源性休克、
平均動脈壓<90 mmHg、體溫<30 ℃等等。
及早冠脈造影
新指南建議,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臟驟停患者,無論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臟驟;颊,還是疑似心源性心臟驟停而沒有心電圖ST段抬高的患者,也無論其是否昏迷,都應實施急診冠狀動脈血管造影。
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診科出現(xiàn)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醫(yī)院不能進行冠脈介入治療(PCI),應立即轉(zhuǎn)移到PCI中心,而不應在最初的醫(yī)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療。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時轉(zhuǎn)診至能夠進行PCI的醫(yī)院,可以將先接受溶栓治療,在溶栓治療后最初的3到6小時內(nèi),最多24小時內(nèi),對所有患者盡早轉(zhuǎn)診,進行常規(guī)血管造影,不建議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時,才轉(zhuǎn)診。
及早EMMS
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沒有反應,醫(yī)護人員必須立即呼救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然后再啟動應急反應系統(tǒng)或請求支援。
C-A-B 順序仍需堅持
對于施救順序,最新的指南重申應遵循 10 年版指南內(nèi)容,即單一施救者的施救順序:應先開始胸外按壓再進行人工呼吸(C - A - B),減少首次按壓的延時;30 次胸外按壓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內(nèi) 容
心肺復蘇的概念
2015版心肺復蘇指南更新要點
心肺復蘇步驟
2.判斷意識
拍打雙肩,湊近耳邊大聲呼喚:“喂!你怎么了?”
如均無反應,則確定為意識喪失
3、呼 救
鎮(zhèn)定
大聲喊叫來人
自己或吩咐他人撥打電話,獲得AED
告知科室、樓層、床號
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的有效指標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復:可聽到心音,觸及大動脈搏動,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為心房撲動或顫動也是自主心跳恢復的表現(xiàn)。
瞳孔變化:散大的瞳孔回縮變小,對光反射恢復。
按壓時可捫及大動脈搏動。
收縮壓達60mmHg以上。
發(fā)紺的面色、口唇、指甲轉(zhuǎn)為紅潤。
腦功能開始好轉(zhuǎn)的跡象。
終止復蘇的指標
復蘇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復良好,轉(zhuǎn)入下一階段治療。
復蘇失。鹤灾骱粑靶奶恢蔽椿謴停X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復蘇操作已達30min以上,心電圖成直線,醫(yī)生判斷已臨床死亡。
特出情況:溺水、觸電、新生兒搶救時間應延長1-2小時。
一、心臟驟停復蘇過程中氣管插管后,急救人員應該多久給一次通氣?
在氣管插管后,管理呼吸道人員要在不影響胸外按壓前提下,每 6~8 秒鐘給 一次通氣,即每分鐘 8 ~10 次。
二、哪個部位放置電極或除顫板是最有效的?
右側(cè)鎖骨中線鎖骨下 左側(cè)腋中線第5肋間
三、根據(jù)目前最新心肺復蘇指南(ACLS),在對心室顫動或無脈 搏室性心動過速的患者進行電擊除顫后,緊接著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電擊除顫后應立即恢復心肺復蘇 (不要檢查心律或脈搏,直接開始胸外按 壓),2 分鐘后再進行下一次心律檢查。
四、對一個新生兒進行心肺復蘇(CPR) 時開始胸外按壓的指征是什么?
胸外按壓的指征為:在給氧和足夠通氣 30 秒鐘后心率仍低于 60 次 /min。
五、在檢查新生兒動脈搏動時,什么部位最為準確?
臍帶動脈搏動
六、在新生兒心肺復蘇的過程中,輔助通氣的頻率應該是多少?
每分鐘 40 ~60 次
心肺復蘇的國民普及率
美國:迄今已有5000萬人(占全國1/4的人口)接受這一救生術(shù),每年平均20萬猝死者接受現(xiàn)場心肺復蘇初級技術(shù),其中7萬人獲救。
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復蘇初級技術(shù)放入學校課程中,全國200人口中有40萬人受訓,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經(jīng)現(xiàn)場心肺復蘇后獲救
日本:消防廳每年印發(fā)急救手冊、舉辦急救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教育,聽眾每年達15萬人。
德國:把是否掌握心肺復蘇初級救生術(shù)作為駕駛員獲得駕駛執(zhí)照的依據(jù)之一。
中國:心肺復蘇的普及率不到1%,我國猝死搶救成功率還不到萬分之一。
呼 吁
CPR 培訓是基礎必會的課程。然而,研究顯示,這一技能會在接受培訓后數(shù)月內(nèi)逐漸生疏。所以應進行反復、高頻的培訓來保證技能掌握的熟練度,并熟悉如何將患者轉(zhuǎn)運到高質(zhì)量部門進一步救治。
看看下面的演示圖,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七年級生物心臟ppt:這是七年級生物心臟ppt,包括了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猜猜看,感受心跳,觀察與思考,心臟的組成,貼一貼,心臟血液流動方向,結(jié)束語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甲亢心臟病ppt:這是甲亢心臟病ppt,包括了其診斷標準包括,治療方案,利尿劑的使用,硝酸酯類的使用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pt:這是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pt,包括了概述,流行病學,危險因素與誘因,臨床表現(xiàn),檢查,診斷,治療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心肺復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