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2.55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chenrong
- 上傳時間:
- 2018-06-24
- 素材編號:
- 198558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外科護理講座ppt,包括了什么是備皮,備皮的目的是什么,備皮需準備些什么,去除毛發(fā)和污垢,什么時候備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外科護理講座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
第2節(jié)手術區(qū)皮膚準備
一、備皮范圍及要求
一般手術備皮范圍:
(1)顱腦手術:全部頭皮,前額,兩鬢及頸后皮膚,保留眉毛。
(2)眼部手術:上自前額發(fā)際,下至鼻孔,不剃眉毛,內(nèi)眼手術則剪除睫毛。
(3)頸部手術:上自下唇,下至胸骨角,兩側至斜方肌前緣。
(4)胸部手術:上起鎖骨上窩,下至臍水平,前后胸范圍均應超過中線5cm以上
(5)上腹部手術:上起乳頭連線,下至恥骨聯(lián)合水平,兩側至腋中線。
(6)下腹部手術:上平劍突,下至大腿上1/3前、內(nèi)的皮膚。
(7)腎區(qū)手術:上起乳頭連線,下至恥骨聯(lián)合,前后均過正中線。
(8)腹股溝及陰囊手術:上自臍水平,下應包括大腿上1/3的皮膚,兩側至腋后線,剔除陰毛。
(9)會陰及肛門部手術:自髂前上棘連線至大腿上1/3,包括會陰、臀部、腹股溝部。
(10)四肢手術:原則是以切口為中心、上下20cm以上,一般要超過遠、近端關節(jié)或為整個肢體。
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
(1)顱腦手術:術前3日剪短頭發(fā),并每天洗頭一次(急癥例外),術前2小時剃凈頭發(fā),剃后洗頭,并戴清潔帽子。
(2)顏面部手術:盡量保留眉毛
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
(3)骨、關節(jié)手術備皮法:
術前三日的第1、2日用肥皂水刷洗備皮區(qū)域,并用75%酒精消毒,再用無菌巾包裹。
術前1日剃備皮區(qū)域的毛發(fā),并用75%酒精消毒,再用無菌巾或無菌敷料包扎備皮區(qū)域。
手術日晨再檢查一次,注意手術區(qū)域有無剃凈,再用75%酒精消毒后用無菌敷
料包扎備皮區(qū)域。
二、皮膚準備的方法
評估患者
護士按要求著裝、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用物準備: 托盤內(nèi)盛剃毛刀及刀片、
彎盤、紗布、橡皮巾及治療巾、紙巾
數(shù)張、毛巾、汽油、棉簽、手電筒、
治療碗內(nèi)放軟皂、軟毛刷、臉盆放熱
水,骨科手術備皮還應帶手刷、75%
酒精、治療巾、繃帶。
操作步驟與方法:
1.帶用物到床旁,做好解釋工作(如在病室內(nèi)備皮須用屏風遮擋),注意保暖及照明,操作前洗手。
2.首先鋪好橡皮巾和治療巾保護床單位,暴露手術部位。
3.用軟毛刷蘸肥皂或肥皂水涂局部,一手按緊皮膚,另一手持剃毛刀分區(qū)剃凈毛發(fā)。
操作步驟與方法:
4.腹部手術應用棉簽蘸汽油,清除臍窩部污垢。
5.用毛巾浸熱水洗去局部毛發(fā)及肥皂。
6.整理病人及用物,洗手。
注意事項 :
1.注意保暖,備皮時盡量少暴露病人。
2.操作時動作平穩(wěn)、輕柔,無皮膚劃痕的發(fā)生。
3.剃毛發(fā)時應順著毛發(fā)生長的方向剃區(qū)毛發(fā)。
4.操作時皮膚繃緊,剃毛刀應予皮膚成45度角。
5.備皮范圍正確。
第3節(jié)外科一般換藥法
一、換藥室的設備及管理
清潔消毒設備
一、換藥室的設備及管理
專人負責管理
1.管理制度 嚴格執(zhí)行無菌原則及
管理制度
2.環(huán)境管理 設在門診或病房一端,
寬敞明亮,潔污分離。
定期清潔、消毒,檢查
滅菌物品。
專人負責管理
3.換藥臺和換藥車的管理
物品有序擺放,分三排。
專人負責管理
3.換藥臺和換藥車的管理
物品有序擺放,分三排。
專人負責管理
4.操作人員的管理
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無菌手
套,操作前洗手,執(zhí)行無菌操作
5.保障供應
用物充足,及時供應,定期檢查
1.先換清潔傷口,再換污染傷口,最后換感染傷口。
2.一期縫合傷口術后2-3天換藥一次;
分泌物少,生長良好的傷口每日/隔日換;
感染重,膿物多的傷口需每日換藥。
3.無感染的淺表創(chuàng)面可不用藥,只覆蓋凡士林紗布;感染重,膿物多,水腫創(chuàng)面,應用藥物紗條濕敷;膿腔傷口應紗條引流。
4.特異型感染傷口
就地換藥,不得進入換藥室;專人換
藥,戴手套,換下敷料應焚毀,器械
單獨消毒、滅菌
換藥
評估患者
護士按要求著裝、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用物準備:治療碗2個,有齒、無齒鑷各1把或止血鉗2把,手術剪1把,酒精棉球,生理鹽水棉球若干,膠布、棉簽。根據(jù)傷口需要酌情使用繃帶。
操作步驟與方法:
(1)帶用物到床旁,做好解釋工作(如在病室內(nèi)備皮須用屏風遮擋),操作前洗手。
(2)移去外層敷料,將污敷料內(nèi)面向上,放在彎盤內(nèi)。
(3)用鑷子或止血鉗輕輕揭去內(nèi)層敷料,如分泌物干結黏著,可用生理鹽水潤濕后揭下。
(4)一只鑷子或止血鉗直接用于接觸傷口,另一鑷子或止血鉗專用于傳遞換藥碗中物品。
操作步驟與方法:
(5)70%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棉球輕拭去傷口內(nèi)膿液或分泌物,拭凈后根據(jù)不同傷口選擇用藥或適當安放引流物。
(6)用無菌敷料覆蓋并固定,貼膠布方向應與肢體或軀干長軸垂直。
縫合傷口
1.正?p合傷口
術后2-3天查看一次,換藥至拆線
縫合傷口
2.縫線反應
70%乙醇溶液濕敷
縫合傷口
3.針眼處膿腫
無菌針頭刺破,拭去膿液,碘伏消毒
4.切口感染
紅腫有硬結——紅外線照射
波動感——穿刺抽膿,拆處縫線,引流
5.有引流的縫合傷口 浸濕外層敷料立即更換
6.拆線后愈合欠佳傷口 蝶形膠布固定
蝶形膠布
淺表肉芽組織創(chuàng)面
1.健康肉芽組織
2,肉芽組織生長過度
3.肉芽組織水腫
淺表感染傷口
依沙丫啶或呋喃西林紗條濕敷
壞死組織多者可剪除壞死組織
硼酸溶液/碘伏紗條濕敷
深部膿腔傷口
安置導管
并用生理鹽水,硼酸溶液/碘伏沖洗,放置引流。
特殊感染傷口
壞疽——雙氧水沖洗/濕敷,去除壞死組織
真菌感染——酮康唑、大蒜液濕敷
第4節(jié)縫合與拆線
切口愈合分級
甲級——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
乙級——切口紅腫硬結,但無膿腫
丙級——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
拆線時間
頭面頸部——3-5天
四肢手術——10-12天
其他部位——7-8天
減張縫合——14天
操作步驟與方法:
1.揭開敷料,暴露縫合口
2.用2%碘酒,70%酒精或碘伏先后由內(nèi)至外消毒縫合口及周圍皮膚5~6cm,待干。
3.確定切口已牢固愈合,用無齒鑷輕提縫合口上打結的線頭,使埋于皮膚的縫線露出,用線剪將露出部剪斷,輕輕抽出,拆完縫線后,用酒精棉球再擦拭l次,蓋以敷料,再以膠布固定。若傷口愈合不可靠,可間斷拆線。快速康復外科護理ppt:這是快速康復外科護理ppt,包括了影響術后病恢復的因素,新技術的發(fā)展促進外科的革命,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快速康復外科內(nèi)容,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術后止痛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外科業(yè)務學習ppt:這是外科業(yè)務學習ppt,包括了心理問題,如何進行心理護理?一般護理,口腔黏膜疾病,胃腸道反應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外科學總論ppt:這是外科學總論ppt,包括了外科學的范疇(重點),外科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外科的發(fā)展,器械、用品消毒注意事項,病人手術區(qū)的消毒處理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外科護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