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3.01 MB
- 素材授權(quán):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6-07-02
- 素材編號:
- 43987
- 素材類別:
- 語文課件
-
素材預(yù)覽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囚綠記》課件PPT模板,主要是了解1.理清感情線索,領(lǐng)會作者描寫綠枝條所寄托的深層意味。2.學(xué)習(xí)作者將“綠”擬人化,來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3.理解作品主旨,弄清“綠”的象征意義。在神圣的文學(xué)殿堂里,我們經(jīng)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靈的自然之美。站在梅雨潭邊,我們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醉人的綠色;神游荷塘,我們品味到月色下縷縷的荷香;獨立朔漠,我們領(lǐng)略到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夕陽西下,我們咀嚼到的是“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蒼涼……在文學(xué)里融入自然,總會別有一番風(fēng)味。讀陸蠡的《囚綠記》,通過作者筆下的常春藤,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味呢?更多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囚綠記》課件PPT模板哦。
《囚綠記》課件PPT模板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語文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走進精彩課堂
在神圣的文學(xué)殿堂里,我們經(jīng)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靈的自然之美。站在梅雨潭邊,我們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醉人的綠色;神游荷塘,我們品味到月色下縷縷的荷香;獨立朔漠,我們領(lǐng)略到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夕陽西下,我們咀嚼到的是“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蒼涼……在文學(xué)里融入自然,總會別有一番風(fēng)味。讀陸蠡的《囚綠記》,通過作者筆下的常春藤,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味呢?
1.理清感情線索,領(lǐng)會作者描寫綠枝條所寄托的深層意味。
2.學(xué)習(xí)作者將“綠”擬人化,來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3.理解作品主旨,弄清“綠”的象征意義。
3.近義詞辨析
(1)固執(zhí)·頑固
辨析:“固執(zhí)”指(性情或態(tài)度)古板執(zhí)著,不肯變通,多用來形容性格、性情、作風(fēng)等,另“固執(zhí)”還有動詞的用法,后面帶賓語。
“頑固”側(cè)重指不愿接受外界的新鮮事物,多用來形容思想、立場、態(tài)度等,只有形容詞用法。
例句:①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及其保守派一貫反對環(huán)保活動,而且________己見。
②達賴一方面標榜“非暴力”“中間道路”“和談”,另一方面,對________堅持“西藏獨立”的“藏青會”等極端組織采取縱容、支持的態(tài)度。
答案:①固執(zhí)、陬B固
(2)留戀·留連
辨析:“留戀”是動詞,指不忍舍棄或離開。“留連”是動詞,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也寫作“流連”。二者都有舍不得離去的意思,但兩者詞義的側(cè)重點和適用對象不一樣。“留戀”側(cè)重指不忍舍棄或不愿中斷某種聯(lián)系,其對象多為祖國、故鄉(xiāng)、親人及寶貴的時間、生命等。“留連”多指玩樂時留戀不止,因而其對象多為名勝古跡、風(fēng)景區(qū)或其他值得欣賞的地方。從語法上講,“留戀”可以受程度副詞(很、十分等)修飾,可以帶賓語(如留戀故土);而“留連”就沒有這些用法。
例句:人們________忘返于山山水水之間,歌頌武夷,贊美武夷。劉白羽先生的直抒情懷也十分感人:“武夷收盡人間美,愿乘長風(fēng)我再來。”多少人對武夷充滿了________之情,向往之情,贊美之情。
答案:留連 留戀
(3)裝飾·妝飾
辨析:二者都可表示有所修飾,其不同點是:做動詞時,“裝飾”是指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美觀,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妝飾”是打扮的意思,側(cè)重指人。做名詞時,“裝飾”是指裝飾品,而“妝飾”是打扮出來的樣子。
例句:①2008年的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于4月4日上午9∶50在________一新的黃陵縣橋山軒轅殿廣場隆重舉行。
②如何________這天生麗質(zhì)的容顏,吸引世界的目光,讓“山、水、城”相互輝映的城市風(fēng)貌特色成為重慶的燙金名片,成為年輕的直轄市新一屆政府無可回避的責(zé)任。
答案:①裝飾、趭y飾
(4)纖細·纖弱
辨析:“纖細”指非常細;“纖弱”指纖細而柔弱。
例句:①張惠妹出席街舞大賽,現(xiàn)場熱舞秀身材。
②要求 的中國女足打出德國女足那樣的硬朗風(fēng)格,就像要求黃蓉拋棄逍遙拳學(xué)習(xí)降龍十八掌一樣,注定會失敗。
答案:①纖細 ②纖弱
4.成語積累
(1)涸轍之鮒:在干涸了的車轍里的鮒魚(鯽魚)。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2)涸澤而漁:放干了池水捕魚,比喻貪圖眼前利益,不留余地,不顧長遠利益,也作竭澤而漁。
(3)急不暇擇:形容情況緊急,來不及選擇。
(4)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5)偃旗息鼓:放倒軍旗,停擊戰(zhàn)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現(xiàn)多指停止戰(zhàn)斗,也比喻停止批評、攻擊等。
5.時代背景及作者作品
陸蠡(1908~1942),原名陸考源,字圣泉,浙江天臺人,現(xiàn)代散文家、翻譯家。1942年因出版抗日書籍,被日本憲兵扣留,慘遭殺害,時年34歲。陸蠡是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集《海星》步上文壇,后來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綠記》。
本文寫于1938年秋,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黑云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國難當頭,民生之艱,個人之困,使這個有抱負的青年倍感焦灼而痛苦,使他發(fā)出要掙脫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吶喊。
6.結(jié)構(gòu)圖示
1.文章第一至四段以大量的筆墨寫小屋的簡陋,第九段又回憶以前鄉(xiāng)間小屋的情形,用意何在?
提示:文章主旨是贊美“綠”所寓含的生命力、希望等象征意義,突出“綠”給處于困境中的人以慰安、以快樂。顯然,越把環(huán)境寫得惡劣,越能突出“綠”的這種作用。第九段回憶從前鄉(xiāng)間小屋的情形顯然是為了說明“我”“囚綠”的原因。
答案:寫房間的簡陋、狹小、炎熱、潮濕,意在說明:只要有綠在,一切都可以忍受。由此突出了作者對綠的向往,為下文賞綠作鋪墊。第九段寫鄉(xiāng)間小屋的事情,主要用于表達對“綠友”的“愛之深”。
2.文章對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稱呼是不斷變化的,是怎樣變化的?其中有何深意?
提示:對常春藤稱呼的變化反映“我”對“綠”認識的不斷深化,隱含著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注意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探究其稱呼的具體含義。
答案:首先稱其為“綠色”,然后稱其為“綠友”,最后稱其為“綠囚”。這種稱呼的變化隱含著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綠色”是對普通自然物的色彩的稱呼;“綠友”隱含著作者的親密、喜愛之情;“綠囚”則飽含著作者對常春藤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之情。
3.作者為什么喜歡綠?“囚綠”之后為什么又“放綠”?“放綠”之后為什么還“懷綠”?
提示:作者緊緊圍繞著“綠”做文章,那么同學(xué)們就應(yīng)該抓住“綠”來理解文章,抓住“綠”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通過對“放綠”“懷綠”等品味揣摩,來體會作品隱含的意義。
答案:(1)作者喜歡綠,把綠看做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樂的象征。這也暗示了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順利,甚至還暗示當時整個社會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綠來表達希望。(2)作者“囚綠”一是為了與綠枝更親近,二是出于一種他人難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讓綠枝條徹底枯死,于是“放綠”。(3)作者最后“懷綠”,其實也是在懷念苦難中的北平人民。這是暗示的寫法。
4.課文既然可劃分為“尋綠”“觀綠”“囚綠”“釋綠”和“懷綠”五個層次,為什么作者給文章命名“囚綠記”?
提示:這五個層次中,“囚綠”最能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從行文來看,“尋綠”“觀綠”是為下文“囚綠”埋下伏筆,“囚綠”之后才能有“釋綠”及其分別后“懷綠”。“囚綠”是作者情感及全文結(jié)構(gòu)的核心內(nèi)容。
答案:(1)選定“囚綠”來給文章命名,這與文章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有關(guān)。文章的五個層次中,“囚綠”寫綠枝條最艱難的狀況,這暗示著艱難的國運家運;“囚綠”表明作者復(fù)雜的心情,這是在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領(lǐng)土的時代背景下,作者的內(nèi)心極度痛苦和精神上堅決反抗的反映。
(2)從文章行文思路看,“尋綠”“觀綠”寫對“綠”的感情逐漸加深,為下文的“囚綠”作鋪墊,至“囚綠”,這種“愛”達到了畸愛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釋綠”及分別之后的“懷綠”。
總而言之,無論是作者的感情觸發(fā),還是文章的行文結(jié)構(gòu),都與“囚綠”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作者將文章命名為“囚綠記”。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般說來,這類考題大多數(shù)采取客觀選擇題或簡答題的形式,因此,解題時應(yīng)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1)根據(jù)語言標志獲得相關(guān)信息:如標題、序言、注釋、表總提或?qū)φ盏脑~語等等,抓住了這些,有助于我們找到相關(guān)信息;(2)根據(jù)照應(yīng)反復(fù)確認重要信息;(3)采用抽出關(guān)鍵詞句的方法獲得信息;(4)根據(jù)命題要求或者題目暗示來篩選或獲得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質(zhì)特征的詞語來獲取信息;(6)找準與試題或選項對應(yīng)的原句,將原文有關(guān)語句與選項對照,從中找到正確的信息。
例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泰山之思(節(jié)選)
蔡家園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見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緒卻如霧一般彌散開來。
數(shù)千年來,泰山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地理學(xué)意義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國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從一路上的對聯(lián)和石刻可見一斑:“人間靈應(yīng)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獨宗”“五岳獨尊”。其實,泰山海拔不過1545米,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中并不顯高。它的風(fēng)景確有獨到之處,但也未必比得上“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但是,那種目空一切、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氣質(zhì)卻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樹和每一片巖石,讓你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幾絲壓抑、幾縷輕狂。這種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種鎖閉心態(tài)。
圣人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與其說夸贊的是一種闊大胸懷,不如說它是坐井觀天;俗話說“有眼不識泰山”,與其說推崇的是權(quán)威,不如說它流露的是一種卑怯意識。正如那濃霧封鎖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積淀的太多東西也鎖閉了它的靈性與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贏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歸結(jié)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觀念;而其后人們對泰山的崇拜,則與民族的思維模式有著根本的聯(lián)系。一座泰山,象征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也象征著一個民族的命運!
站在無字碑前,我請人拍了一張照片。盡管迷霧重重,畫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個紀念。泰山上有數(shù)以千計的名碑名刻,或記封禪盛況,或抒豪情壯志,或詠奇瑰風(fēng)光,惟有此碑不著一字,卻給人無窮遐思。無字其實就是有字,這些字是活的精靈,鐫刻在歷史前行的每一個瞬間。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開放的,更是無邊的……
站在霧中的泰山上,四顧茫然,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刪改)
從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樣的“鎖閉心態(tài)”,請從兩個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過2個字)
解析:先理清文章思路,再鎖定本題答題點,它就在文章的第7段中,該段主要從兩方面來談泰山文化的“鎖閉心態(tài)”:一是其目空一切、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氣質(zhì)所暴露的閉鎖心態(tài),二是卑怯意識鎖閉它的靈性與心智。再加以概括,便可得出答案。
答案:(1)自大(答自夸、自狂、輕狂或狹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
溫馨提示:從文章中篩選并整合信息,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有:1.文中的新概念、新信息;2.對特殊語句的理解;3.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在重要信息的篩選過程中,要特別關(guān)注以下五種語句:1.顯性指代語;2.理性總結(jié)語;3.形象描述語;4.主題銜接句;5.標題語。
(一)課內(nèi)閱讀
①忽然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叫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②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從前我有個時候,住在鄉(xiāng)間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鋪的泥土,未除凈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綠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長,我不忍加以剪除。后來一個友人一邊說一邊笑,替我拔去這些野草,我心里還引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涣私馕覍λ膼蹞,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舊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漸漸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鎖到暗黑的室內(nèi);我漸漸為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zhí),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
7.第①段中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來表達自己“自私的念頭”,你認為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8.第③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常春藤“固執(zhí)”?這表現(xiàn)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質(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固執(zhí)指“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或者說“向著陽光”。對光明的向往,執(zhí)著的追求,不屈不撓的精神。
9.第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說自己“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另一方面卻又稱“魔念在我心中生長”,這是怎樣的一種矛盾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是因為作者為了更好地親近綠,引綠入室,卻傷了綠。作者在綠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覺得自己隱隱然做錯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卻仍然執(zhí)著一念存著“魔念”,囚禁著綠,不愿放走它。
10.“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結(jié)合語境,說說這句話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兩句話點明了綠色的象征意義和作者對綠色的摯愛。作者的贊美、歌頌之情蘊含其中。
(二)課外閱讀
陸蠡故居
劉長春
我在天臺縣長任上的時候,曾經(jīng)瞻仰過陸蠡的故居。
那一天我到平橋鎮(zhèn)檢查工作,時間很充裕,便想起這兒曾是陸蠡的出生地,他奇特的人生稟賦應(yīng)該是來自周圍的這片山水——這是我讀黑格爾《歷史地理》的一個啟示。于是,我和陪同的一位朋友直奔巖下村而去。
說陸蠡奇特,有一點兒根據(jù)。十歲時,他被人目為“神童”;上大學(xué)時讀的是機械工程專業(yè),身后卻留下了“絕代散文家”的美名;同時,翻譯了法國詩人兼小說家拉瑪爾丁的長篇小說《葛萊齊拉》與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羅亭》和《煙》等名著。第一次讀他的《竹刀》,那位無名的年輕人為了山民利益將竹刀深插進奸商的肚子里,在公堂上又將竹刀同樣插入自己手臂的勇敢與坦然,就曾經(jīng)讓我十分驚異。扳指計算著陸蠡的年齡,感受的卻是一個青年的強烈愛憎與勇于承擔(dān)的剛烈。那時我就覺得如此寫實的人生場景只能來自于生活,而無須什么深奧的技巧。
一篇激動人心的散文,究竟需要多少技巧?我說不明白,然而我知道它來源于作家的那一顆心靈。陸蠡曾說:“世界上,應(yīng)有更高貴的東西。”高貴是心靈的性質(zhì)。難怪李健吾先生作出這樣的評價:“陸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靈。”
今天我終于走近了陸蠡,走進了這位作家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的空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讓人覺得那樣的親切、熟稔而又充滿神秘。
這座始建于民國初期的三合院,屬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構(gòu)架。推開大門,沒有聽到讀書聲,也沒有聽到孩子奔跑上氣不接下氣的喘息聲與銅鈴一樣的笑聲,昔日的喧鬧在時間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流水淹沒了礁石。我忽而想起,陸蠡離開家門都已數(shù)十年了,這里曾經(jīng)有過的悲歡離合,如秋風(fēng)掠過樹梢的一陣嘆息消失得無影無蹤。走過雜草叢生瓦礫滿地的天井,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一株生長于石縫中的藤蘿,它舒展開折疊的綠葉,猶如傾瀉的一道綠色瀑布,從東側(cè)屋外的墻頭飛流直下。
我記得陸蠡是喜歡而且留戀于綠色的,他曾經(jīng)寫下了《囚綠記》,也就是為了在孤獨中留住那片綠色和它對語,于是孤獨隨之消失在綠色生命的伸展里。 由是,我也就了解了他的希望與快樂。一個內(nèi)向與深沉的人,整日耽于思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驚擾他的。輕輕的,我把腳步放輕,然后走進廳堂、登上樓閣,一眼又瞥見窗外挺立的山岡與終年不斷的溪流。 當年,陸蠡就經(jīng)常站在這里,眺望這山這水,相對無言,除了陶醉,還有寧靜中自由放飛的憧憬。在杭州讀書,在廈門教書,在上海編書、寫作,多年在外漂泊,他總是“如懷戀母親似的惦記起故鄉(xiāng)的山水”,在它面前“總是可以照見我自己”。——因為故鄉(xiāng)的山水是進入他的靈魂和血液的東西。
我在這空落與破敗的院子里徘徊,墻外綠黃斑駁的楓樹在風(fēng)中搖曳,夕陽的余暉映著一角青苔暗長的高墻,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七八十年來,也是在這條長長的圍廊上,曾經(jīng)走過誰?曾經(jīng)有誰邂逅?曾經(jīng)有什么樣的撫今追昔?我進來時,大門早已緊閉,不,是虛掩著,人去院空。一切都留在了昨天,而昨天已經(jīng)古老。走出陸蠡故居,我對身邊的朋友說: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陸蠡?
陸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從此他就永遠沒有回來。
有家不歸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那是1941年的夏天,喪偶五年多的陸蠡在上海“孤島”再婚。婚宴上,人們第一次看見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著酒壺不怎么嫻熟地為賓客斟酒。他本來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卻丟下一句使人一想起來便不禁要流淚的話:“等抗戰(zhàn)勝利了,我們要買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門口,任過路人隨便痛飲!”八年抗戰(zhàn),終于如他瞻望的那樣迎來了勝利,可是陸蠡卻在他婚后的兩個月后突然地失蹤了。
陸蠡的朋友巴金、唐弢、黃源、柯靈、許杰等四處打聽他的下落,登了廣告尋人。聽說他進了南京的監(jiān)獄,天氣冷了,怕他受凍,唐弢又把棉袍寄去,結(jié)果退了回來,退件的理由是:查無此人。
有家不歸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來,我們才知道,他負責(zé)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遭受了日本憲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兩名員工,為了討回一個“公道”,他竟上門說理去了。一去從此不返。他的朋友吳朗西說過這樣一句話:“他的個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強暴的面前是不會低頭的。”陸蠡的死,想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忽而,我又想起《竹刀》里的那個無名的年輕人,因為官府不相信竹刀能刺人,“他拿了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兩寸深了,差一點不曾透過對面。復(fù)抽出竹刀,擲在地上,鄙夷地望著臂上的涔涔的血,說:‘便是這樣’。”——表里如一,簡白傳神,一個反抗壓迫者的形象,鐵骨錚錚地站在我的眼前。
陸蠡之文,一如陸蠡之人;陸蠡之人,亦如陸蠡之文。
……
11.可以說正是陸蠡“奇特的人生稟賦”吸引了作者拜訪陸蠡故居,那么從文中來看,陸蠡“奇特的人生稟賦”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分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偈畾q時,他被人目為“神童”;②大學(xué)上的是機械工程專業(yè),后來卻成了文學(xué)家;③婚宴上,不喝酒的他要在抗戰(zhàn)勝利后買大缸大缸的酒任路人痛飲;④在兩名員工被日本憲兵抓去后,上門說理討“公道”。
12.文中關(guān)于《竹刀》的兩次敘述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次敘述,通過文中的人物寫陸蠡的奇特,進而為下文寫陸蠡其人、其文作鋪墊;
(2)第二次敘述,是用文中無名青年和陸蠡進行類比,以此歌頌陸蠡的精神,使陸蠡的形象更豐滿。
13.如何理解作者“陸蠡之文,一如陸蠡之人;陸蠡之人,亦如陸蠡之文”這句話的含意?請寫出你的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人云“文如其人”,陸蠡就是這樣,他的為人、他的為文都突現(xiàn)一種剛直不阿的文人氣質(zhì)和錚錚硬骨,令人肅然起敬。我們在做人與作文時,也應(yīng)該表里如一,心懷坦蕩,不虛假、不做作。
14.文章題為《陸蠡故居》,可文中真正寫故居的內(nèi)容并不多,對于作者的這種寫作處理,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借瞻仰陸蠡故居來寫陸蠡,表現(xiàn)其人、其文,他的所見、所感、所憶、所思都依托于“陸蠡故居”,“陸蠡故居”在文中起到了線索作用。(可以從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進行分析。)
15.仿照畫線語句的結(jié)構(gòu)和修辭,再寫一個類似的句子。
綠色是多寶貴的。∷巧,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懷念著綠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急盼著甘霖!我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奉為神明。
16.根據(jù)所給材料,推斷出一個合理的結(jié)論來。
看看我們的周圍吧。每一棵樹,每一葉草,每一朵花,每一只鳥,都不化妝。面對驕陽,面對風(fēng)雪,它們都本色而自然。它們的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種真實啊。
結(jié)論: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材料揭示了樹、草、花、鳥都不化妝,活得本色而自然、真實,再聯(lián)系人類幾乎很少的人是“素面朝天”,故結(jié)論是對“人類”善意的提醒和勸誡。
【答案】 (參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yīng)追求本色,追求自然,無需刻意修飾打扮自己。(或:為何要把自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17.試根據(jù)以下新聞內(nèi)容擬出本條新聞的標題,不超過25個字。
河南省文物局十八日透露,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文物保護司副司長陸瓊等在赴河南安陽考察西高穴曹操高陵后,稱曹操高陵考古發(fā)現(xiàn)是考古界的一件盛事,其學(xué)術(shù)價值和社會價值都應(yīng)受到高度重視。
在曹操高陵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童明康詳細參觀了墓室內(nèi)的各個部分,并就所關(guān)注的每一處考古遺跡的發(fā)掘過程、研究狀況等情況進行仔細詢問。在一號墓,童明康一行主要了解了考古發(fā)掘工作的進度,并考察了墓葬及周圍的環(huán)境。童明康還詳細考察了曹操高陵發(fā)掘出土的珍貴文物。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童明康對曹操高陵入選中國社科院評選的2009年度六項重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表示祝賀。他指出,曹操高陵的發(fā)現(xiàn)引起社會各個層面的普遍關(guān)注,說明考古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得到了全民關(guān)注和支持,也與漢末至三國歷史知識的普及程度有關(guān),與曹操的歷史影響分不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國家文物局官員高度評價曹操墓學(xué)術(shù)及社會價值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任何種群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需要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視和守望。羊群如此,牛群如此,一些野生動物的種群例如大雁等也莫不如此。人類社會當然和動物的種群不能相提并論,但是同樣也需要隨時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控和守望。特別是在當今時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各種誘惑撲面而來,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加上人類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的極其復(fù)雜,其守望的內(nèi)容就更為豐富。那么,我們作為時代的主宰者,該進行怎樣的守望呢?
對此,請以“守望”為題,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母惺芑蚩捶。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守望”的解釋很簡單:看守瞭望。但這個詞語的內(nèi)涵是豐富而廣泛的,遠遠超出了上述解釋的范疇。守望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事物、一種具體的對象;也可以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以及這種情感的演繹與升華。所以同學(xué)們在寫作時,可以守望一片天空、一縷陽光,可以守望舊時的朋友或是原來的自己,也可以守望平凡、成熟、淳樸甚至是愛情。在守望中聚焦自己的情感和心靈,折射復(fù)雜的思念和牽掛,再現(xiàn)人生的喜怒與哀樂……都是可行的。
明確了守望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怎樣的守望也就有了著落,構(gòu)思與立意也就有了基本方向。不是每一種守望都能圓滿,不是每一種守望都能實現(xiàn),但有了守望,生活才可能變得深刻,心靈才可能變得充實。
守望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首《定風(fēng)波》,寂寞地躲在《念奴嬌》的身后,拙眼的人們似乎只看到這位詩人的豪放與曠達,卻遺忘了他一直擁有的一方凈土,忽視了他精神家園中的另一片天地。 蘇軾一生多次遭貶,可是心靈中的那方凈土,成了他一生的守望。
蘇軾第一次遭誣,被貶為杭州通判,面對新派的實權(quán)人物,他無法為自己辯解,也不屑為自己辯解。他帶著憤懣的心情來到杭州。杭州的秀麗風(fēng)景吸引了我們這位大詩人。“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優(yōu)美的詩句足以體現(xiàn)他對自然的熱愛,也正是這美麗的江南土地,撫慰了他落寞的心靈。
一場被史學(xué)界稱為“烏臺詩案”的文字獄,不僅差點送了蘇軾的性命,還成就了又一段難以意料的歷史。舒宣、李定、王圭等一幫小人,竭力想致蘇軾于死地,他們一起來詆毀圍攻蘇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被貶到了黃州。
蘇軾的黃州生活是孤獨的,“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上攵,當時他的境遇是多么悲慘。可是他在給友人李常的信中說,“雖懷坎于時,遇事者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這么真誠的心語,這么灑脫的情懷,不正是他守望那方凈土的體現(xiàn)嗎?他在黃州過著“自愛鏗然曳杖聲”的閑適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他沒有被那些陰鷙小人擊垮,更沒有被艱難的生活壓倒,他仍然吟唱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在那片偏遠、寂寞的地方固執(zhí)地種植著快樂與自信。
當我們背負著生活的重壓蹣跚而行時,驀然回首,依稀可見在黃州赤壁江邊,傲然站立著一位滿腹“不合時宜”的詩人,他正守望著那片屬于自己的土地……
點評:審視這篇作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一個顯著特點:作者的知識世界里有一塊屬于自己的領(lǐng)域。 當關(guān)于蘇軾的典故與事例如清泉般汩汩涌出時,我們感嘆作者視野的開闊,欽佩其知識的豐富,嘆服其認識的深刻……但我認為更值得同學(xué)們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作者曾經(jīng)在這方厚土上作出的辛勤耕耘。有了積淀深厚的這方厚土,才可能“扶搖直上九萬里”,才可能筑起九層之臺——這應(yīng)是我們讀完本文之后的最大收獲。
(2010·江蘇卷)
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tài)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主題詞 綠色 生活 詩意
帶著一身的疲憊,我要飛離城市,去尋找遺失在遠方的溫柔或疼痛。
離枝的葉子悄然墜落;在多苔的石階上,窸窣幽嘆著,俄而聽見空中灑落的雁聲,鼻尖不由酸楚起來。
沿著河道行走,蘆葦叢中飄來一股幽香,慢慢地漂染開來。一片柔和的綠意,卻把整個村莊的靈魂浸透了。
身旁稀疏走過幾個扛鋤頭的老農(nóng),黝黑的皮膚卻閃動出眼中的靈動來,仿佛是被這片綠色海洋潤染過,挾著幾點青草,拖沓地晃悠而去。
“打哪兒來啊,這綠色真好。”老農(nóng)回頭,與我相視而笑,那神態(tài)徜徉在一片綠意中,潤染了一片蒼白的心靈。
正當我閉目,懷想這充滿綠色的生活,耳邊傳來婦女輕盈而溫潤的笑聲。
幾個婦女穿梭于河岸,輕輕地踮起腳尖,采摘一片蘆葉,將綠色收集手中,凝合成幽幽的清香。她們在岸與船間徘徊,每一個動作都詩意地沁出水來,讓我想到了烏篷船和那幽幽粽香,彌散在五月的空氣中。
她們在隔岸淺笑低吟,甜而不膩,柔而不就,初見有股矜持的冷,最后,完全沉溺在這濃濃綠意中了。
對面的屋門口,坐著一位老人,他輕輕地嗅著杯中清茶,晃著腦袋,呷上一口。在搖椅的晃動中,仿佛走出了時間,走出了歲月。杯中升騰而起的清茶白煙凝成一塊美玉,懸掛于脖頸間,他們的生活一定是暗合了歲月運行的節(jié)奏,讓世界變得不再膚淺。
尋覓的足跡印在這片土地上,揮之不去,它牢牢地占據(jù)了我的心。那農(nóng)民、婦人、老者,仿佛綠色海洋中的片片浪花,詩意而充滿綠色的生活,永久地留存在后代之間,化為一個微笑,一片粽香,一杯清茶……
清躡的足音回響在深長深長的青石板上,仿佛一曲古老的歌謠,蕩進緘默的城堡,繁雜背后的瑣碎拋之腦后,時光凝固在了這村莊的流水中,那些如檀香般輕柔的粉塵,幽幽而來……
走出霓虹的喧囂和嘈雜,步入情感的早春,流浪已久的心要重新尋回,腳下的這片綠色土地,與我們的生活相隔雖遠,但在生命的深處,卻有著意味不盡的關(guān)聯(lián)。
本文為考場滿分文,其特點如下:
1.語言細膩,筆調(diào)優(yōu)美。文章語言清麗典雅,活潑生動,富有詩意。描寫十分細膩,多角度、多色彩、多層次地寫盡了綠色生活的嫵媚與溫情,把難以言表的意象,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寫出來,給人以逼真的感覺。
2.畫面純美,情懷動人。青青的石板,幽幽的翠竹,脈脈的流水,淡淡的茶香,驚鴻照影的浣女,抑或是那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采茶姑娘。作者筆下的場景,使人想起那純粹得沒有一絲雜質(zhì)的夢里水鄉(xiāng)。綠色生活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唯美的畫面讓人忘記了世俗的喧囂,忘記了功名和利祿,忘記了一切的煩惱,只留下一片沁人的綠色和純粹的生活。
3.立意高遠,意味深長。誠如張曉風(fēng)《春之懷古》,作者穿越世俗的黑森林,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綠色生活,是為了告訴人們:現(xiàn)實和理想,在生命的深處,有著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只要我們?nèi)ジ淖,綠色生活便不會漸行漸遠。
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dé ɡāo wànɡ zhònɡ)的意思是道德高尚,聲望很重。多用來稱頌?zāi)昀隙忻娜恕_@個成語出自《司馬光星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富弼,字彥國,北宋洛陽人。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加上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后,贊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
二十六歲時,富弼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jiān)察刑獄、賑濟災(zāi)民等事務(wù)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后擔(dān)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歷二年(1042),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guān)南的大片領(lǐng)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shù)十年來結(jié)盟交好的歷史,勸說契丹國君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后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后,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后授予他樞密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愿意就任。
慶歷八年(1048),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泛濫成災(zāi),河北六七十萬災(zāi)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qū)。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奸人的誣告誹謗,謫官在青州,他在境內(nèi)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zāi)民,并出榜向當?shù)匕傩漳技Z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區(qū)散發(fā)。到第二年,河北麥子大熟,絕大多數(shù)災(zāi)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xiāng)。
富弼為國家召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呼聲很高,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并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yīng)盡的職責(zé)。”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后,也從不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
神宗熙寧五年(1072),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有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jīng)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fā)現(xiàn),百姓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一個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囚綠記優(yōu)秀ppt:這是囚綠記優(yōu)秀ppt,包括了作者簡介,拼音闖關(guān),初讀課文,設(shè)疑,寫作思路,背景,常春藤象征著,共勉,探討文章主旨,課外拓展,有關(guān)自由的名言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囚綠記ppt:這是囚綠記ppt,包括了作者簡介,聽錄音,檢查預(yù)習(xí),初讀課文,寫作思路,探討文章主旨,史鐵生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囚綠記課文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這是囚綠記課文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1.閱讀文題,質(zhì)疑猜讀:初讀文題,你會生發(fā)哪些問題?你最想了解些什么?作者敘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請用一句話作簡要概括。本文題為“囚綠記”,意思是記述“囚綠”的經(jīng)過。哪幾段寫囚,歡迎下載囚綠記課文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對于綠色,我們有一種由衷的熱愛,因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匆娏司G色就會感受到生命的鮮活,生機的磅礴。那么,當陸蠡面對綠色時,他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今天我們一同學(xué)習(xí)陸蠡的《囚綠記》。
囚綠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