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667.50KB
- 素材授權(quán):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5-12-14
- 素材編號:
- 23560
- 素材類別:
- 人物PPT
-
素材預覽
介紹蕭紅的ppt介紹蕭紅的個人簡介以及生平的狀況,她的文學作品,結(jié)識魯迅,后期的生活。歡迎點擊介紹蕭紅的ppt下載查看。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介紹蕭紅的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人物PPT類型的PowerPoint.
13小教文1 王詩雨
個人簡介
別名:
張迺瑩
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22日
主要成就:
《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場》《呼蘭河傳》
中國現(xiàn)代女小說家。原名張乃瑩,曾用筆名悄吟、田娣、玲玲。生于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時間軸:
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因反抗包辦婚姻,
1930年離家出走。
1932年在哈爾濱與蕭軍相識,并開始為報刊寫稿。
1933年自費出版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
1934年與蕭軍一起到上海,與魯迅交往密切。魯迅為她的《生死場》校閱并寫序言,列入“奴隸叢書”出版。
辛克萊?
1902年參加社會黨;曾對芝加哥的勞工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據(jù)而寫成長篇小說《屠場》(1906)。1906年以后30年間,辛克萊繼續(xù)創(chuàng)作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黑暗面的長篇小說,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描寫科羅拉多州煤礦工人罷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擊壟斷資本家的《石油》(1927),揭露政治腐敗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頓》(1928)等
辛克萊在寫作之外還積極參加政治活動。他對“產(chǎn)業(yè)民主聯(lián)盟”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他支持“美國公民權(quán)同盟”爭取言論自由的斗爭。1934年他提出“結(jié)束加利福尼亞州的貧窮”的口號,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參加州長競選…他這人思想很激進,以致列寧在1915 年6 月寫的《英國和平主義和英國的不愛理論》一文中所指出的:“辛克萊是一個有感情而沒有理論修養(yǎng)的社會主義者”。
蕭軍?
蕭軍(1907~1988),原名劉鴻霖,1907年7月3日出生于遼寧省義縣沈家臺鎮(zhèn)下碾盤溝村(現(xiàn)遼寧省凌海市所屬大碾鄉(xiāng)),筆名有三郎、田軍、蕭軍等。1934年10月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xiāng)村》!栋嗽碌泥l(xiāng)村》的出版不但顯示了抗日文學的實績,也奠定了蕭軍在文壇上的地位。從此,他與蕭紅成為“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抗戰(zhàn)爆發(fā)后去延安,50年代到北京,專門從事寫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期間長期遭到關押,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壇。“但得能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輕。”蕭軍生前的這兩句詩就是這位著名作家的精神寫照。
1936年只身東渡日本養(yǎng)病。這時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橋》,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等。
1937年初歸國?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曾在山西臨汾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并隨同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輾轉(zhuǎn)各地,寫有短篇小說集《曠野的呼喚》,散文集《回憶魯迅先生》和《蕭紅散文》。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貧病交迫中堅持創(chuàng)作,出版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1941年12月日軍占領香港,因病重無法回內(nèi)地,
次年病逝。代表作為《生死場》和《呼蘭河傳》。
家庭背景
1911年6月2日(農(nóng)歷五月初六),蕭紅出生于呼蘭城區(qū)一封建地主家庭。遠祖張岱,蕭紅祖父張維禎一代從阿城區(qū)福昌號屯遷到呼蘭。
蕭紅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yè)于黑龍江省立優(yōu)級師范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促使蕭紅最終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親姜玉蘭,生一女三子,蕭紅是第一個孩子。1919年8月母親病故。幼年時一直和祖父生活,無憂無慮,代表作《呼蘭河傳》就是回憶那時生活的。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xù)娶,繼母梁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秀環(huán),后由外祖父改名為廼瑩。她深得祖父張維禎的喜愛,經(jīng)常帶她到后花園玩耍。這里面的后花園,也就是后來出現(xiàn)在《呼蘭河傳》里面的大花園,一個擁有她很多記憶的地方。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使蕭紅從小就打下較好的文學基礎。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區(qū)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1924年升入呼蘭區(qū)第一初高兩級小學。她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獎。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呼蘭區(qū)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上街游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的愛國斗爭。
在蕭紅上小學期間,由父親包辦把她許配給呼蘭縣駐軍邦統(tǒng)汪廷蘭之子汪恩甲。
1926年蕭紅小學畢業(yè),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xù)上中學,輟學在家。經(jīng)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xié)
五卅慘案?
五卅慘案(也稱為五卅血案,或?qū)懽魑遑K案)因發(fā)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愛國運動五卅運動的導火線。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余人在租界內(nèi)散發(fā)傳單,發(fā)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zhèn)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聲援工人,并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萬余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shù)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呼蘭河傳》
中篇小說
《生死場》
《馬伯樂》
《小城三月》
《牛車上》
短篇小說
《三個無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園、祖父和我》
散文作品
《天空的點綴》
《失眠之夜》
《在東京》
《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zhàn)士》
《餓》
《回憶魯迅先生》
《橋》
生平經(jīng)歷
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后被棄,困于旅館,困窘間向報社投稿,并因此結(jié)識報社的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寫信結(jié)識魯迅,1934年到上海找魯迅,并且最終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小說《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下生活和斗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后應李公樸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40年去香港。蕭紅帶有左翼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小說《馬伯樂》,但質(zhì)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于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xiāng)的中短篇小說如《牛車上》、《小城三月》。其中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蕭紅和蕭軍發(fā)表的《生死場》時使用的筆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筆名。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出生在黑龍江呼蘭縣一個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xiàn)直接影響了其命運并引發(fā)她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求學經(jīng)歷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qū)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現(xiàn)為哈爾濱市蕭紅中學。
在“東特女一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校刊上發(fā)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筑鐵路的游行,學生們情緒高昂,紛紛請愿。蕭紅在這一抗日愛國運動中表現(xiàn)得堅定勇敢,一直站在斗爭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秋,蕭紅初中畢業(yè)。她不顧家庭反對,在表哥陸舜振的幫助下到北平,進入女師附中讀書。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
1931年1月,蕭紅寒假中離開北平返回呼蘭,被軟禁在家中。同年2月底,蕭紅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到3月中旬,蕭紅與未婚夫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此時,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滿蕭紅去北平讀書,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引發(fā)蕭紅的不滿,蕭紅到法院狀告汪大澄。庭審中,汪恩甲顧及哥哥的聲譽,違心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張,與哥哥無關。蕭紅輸?shù)袅斯偎,回到呼蘭,后隨家搬到阿城縣(現(xiàn)哈爾濱市道外區(qū)民主鄉(xiāng))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在福昌號屯的這段生活,為蕭紅后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說、散文就是以這里為背景寫作的。
情感——結(jié)識蕭軍
1931年10月,蕭紅從福昌號屯經(jīng)阿城逃到哈爾濱。一個月后,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與汪恩甲一起到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半年后,蕭紅懷孕,臨產(chǎn)期近,由于汪恩甲沒有足夠的錢(欠下的錢相當于現(xiàn)在的5萬)交給旅館,棄蕭紅而去。
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xié)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與孟希、舒群等文學青年先后到旅館看望蕭紅,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兩人日久生情,互相愛慕。
1932年8月7日夜,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qū),由于蕭紅欠旅館的錢太多,旅館仍然不讓蕭紅離開。蕭軍趁夜租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把蕭紅救下來,蕭紅得以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yī)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無力撫養(yǎng)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蕭紅與蕭軍住進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
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們患難與共,感情融洽。
1932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里商市街25號(今道里區(qū)紅霞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蕭紅蕭軍,意思為“小小紅軍”)
文學之路
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1933年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3年5月21日,她寫出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作品通過描寫王阿嫂一家的悲慘遭遇,憤怒地控訴了地主對農(nóng)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篇小說發(fā)表以后,她便以悄吟作筆名陸續(xù)發(fā)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繃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jié)》等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文學征程。
“牽牛坊”是畫家馮詠秋的宅院,因院內(nèi)種植牽;ǘ妹,是位于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處平房。蕭紅、蕭軍經(jīng)常到這里參加左翼文化人的聚會,常來的還有羅峰、白朗、金劍嘯、舒群等人。通過與他們接觸,使蕭紅開闊了眼界,增加了文學知識,而且還受到了一些共產(chǎn)黨員愛國進步思想的影響。
蕭紅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于公演前解散。
1933年8月,長春《大同報》文藝周刊《夜哨》創(chuàng)刊,蕭紅作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發(fā)表了《兩個青蛙》、《啞老人》、《夜風》、《清晨的馬路上》、《八月天》等許多作品。
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在中共黨員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栋仙妗返某霭,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xù)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tǒng)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
蕭紅與蕭軍
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于1934年6月逃離哈爾濱,經(jīng)大連乘船到達青島。
在青島,他們與先到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lián)系,并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
結(jié)識魯迅
12月19日,魯迅在梁園豫菜館請客,特意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后來都成為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不久,葉紫、蕭紅、蕭軍在魯迅的支持下結(jié)成“奴隸社”,并出版了“奴隸叢書”。
此外,魯迅還利用自己在上海的關系,積極向出版社推薦他們的作品,蕭紅等人的書稿不但被介紹到當時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鄭振鐸主編的《文學》,有時還轉(zhuǎn)到良友公司的趙家壁那里。在魯迅的熱情幫助下,蕭紅到上海后寫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
隨后,散文《餓》,短篇小說《三個無聊人》分別刊登在《文學》和《太白》上。從此,蕭紅的作品便陸續(xù)在上海發(fā)行的《生活知識》、《中學生》、《作家》、《文學季刊》、《中流》等多家雜志上發(fā)表。蕭紅也開始在上海文學界嶄露頭角。
文學成就
1935年月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后記,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從而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作家的地位。
《生死場》原名《麥場》,后由胡風改名為《生死場》,是她以蕭紅為筆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場》以淪陷前后的東北農(nóng)村為背景,真實地反映舊社會農(nóng)民的悲慘遭遇,以血淋淋的現(xiàn)實無情地揭露日偽統(tǒng)治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表現(xiàn)了東北農(nóng)民的覺醒與抗爭,贊揚他們誓死不當亡國奴、堅決與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的民族氣節(jié)。
《生死場》的發(fā)表,符合時代的要求,呼喚民族意識的覺醒,對堅定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蕭紅在作品中大膽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發(fā)了她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魯迅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稱贊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呼蘭河傳》是蕭紅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蕭紅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這是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陷入極度困惑和迷茫時,企圖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喚回一縷情感和精神上的希冀與慰藉。所以作者刻意采用一種回憶性的溫馨浪漫的語調(diào),童稚化的爛漫天真的視角,展開了故鄉(xiāng)呼蘭河城充滿詩情畫意的風土人情。因為作者感情的強力貫注,這其中的人和事與《生死場》中判若兩樣。雖然作者對故土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仍不乏批判的意識,但都顯得漫不經(jīng)心和微不足道。同時,孤僻“自閉”的影子也映在了童年的自我身上,卻遠沒有所曾享有的生活的溫馨安穩(wěn)來得沁人肺腑。
蕭紅的《呼蘭河傳》乃至她后期的全部創(chuàng)作由于偏離了左翼文學的政治化的軌道,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個人性、自我化之路。這在左翼陣營中招致批評和非議乃是不足為怪的。但亦如茅盾所說,與她在“情調(diào)”、“思想”上的缺失相對應的,是她在藝術(shù)上的巨大成功。當然,這也不是純藝術(shù)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種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個性的悲劇性的成功。這且說明,政治理想的貫注和技巧性的錘煉之外,真正藝術(shù)的成功在于生命的投入與付出。
《呼蘭河傳》回憶錄:1940年寫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后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xiāng)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了作者對舊中國的扭曲人性和損害人格的社會現(xiàn)實的否定。茅盾曾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寫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從《生死場》到《呼蘭河傳》孕育并造就了一種蕭紅式的獨特的小說文體。這種小說文體的發(fā)展道路就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散文化”。其意義在于“從一個方面實現(xiàn)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xù),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xiàn)代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tǒng)文學中最高雅的部分——詩和“文”(散文),與現(xiàn)代文學中已經(jīng)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xiàn)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xiàn)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nèi)容。
社會運動
1936年6月15日,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聯(lián)合簽名發(fā)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反對內(nèi)戰(zhàn),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fā)揮進步作用,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斗爭。蕭紅是最初的發(fā)起人之一。
波折及寫作
在上海,蕭紅、蕭軍經(jīng)常到魯迅家做客,向魯迅請教。魯迅和許廣平不但在創(chuàng)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像親人一般照顧他們,使這兩個異地青年在上海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正當蕭紅、蕭軍在上海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比較順利的時候,二人在感情上卻出現(xiàn)了裂痕。這給蕭紅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與煩惱,使她情緒低落,直接影響了寫作。
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決定用暫時的離別來彌補裂痕。1936年7月16日,蕭紅離開上海,只身東渡日本。
旅居日本,蕭紅過著寂寞、孤獨的日子,但她還是寫出了《紅的果園》、《孤獨的生活》、《王四的故事》、《牛車上》、《家族以外的人》,以及詩歌《沙!返茸髌罚⒃趪鴥(nèi)的一些刊物上發(fā)表。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傳到日本,蕭紅悲痛不已,她給蕭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寄托了對導師的深切懷念。
1937年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后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3月,她寫下了《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發(fā)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
4月,蕭紅至北平,與老友李潔吾、舒群見面。在北平?jīng)]住多久,蕭紅又回到上海,和蕭軍的關系也有所好轉(zhuǎn),還參加了蕭軍編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1937年7月7日,爆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在上?箲(zhàn)期間,蕭紅、蕭軍不顧危險,積極熱心地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鹿地亙夫婦躲過特務機關搜捕,保護他們安全轉(zhuǎn)移,脫離險境。
9月28日,蕭紅、蕭軍與上海的一些文化人撤往武漢。在武漢,他們結(jié)識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金,住進他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5號的寓所。不久,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來與他們同住。
蕭紅、蕭軍與從東北各地流亡到武漢的舒群、白朗、羅峰、孔羅蓀等青年作家積極投身于抗戰(zhàn)文藝活動,并在武漢形成一個很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
面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蕭紅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毅然加入抗戰(zhàn)的文藝隊伍中,揮筆寫下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zhàn)士》等散文的發(fā)表,對宣傳推動人民抗戰(zhàn)起到積極作用。此外,蕭紅還參加了胡風主編的《七月》編輯工作,并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的前兩章。
后期生活
1938年1月,蕭紅、蕭軍和聶紺弩、艾青、田間、端木蕻良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樸之邀,離開武漢到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在校擔任文藝指導員。
2月,臨汾形勢緊張,“民大”要撤到鄉(xiāng)寧,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來到西安。蕭軍先是留下,后經(jīng)延安也來到西安。
在西安,蕭紅、蕭軍正式分手。此時蕭紅已經(jīng)懷孕。
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5月,他們在武漢結(jié)婚。
日軍逼近武漢,端木蕻良去重慶。蕭紅獨自輾轉(zhuǎn)于漢口、重慶、江津之間。1938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
1938年被視為蕭紅文學創(chuàng)作前后兩期的分界。
1939年1月,蕭紅又回到重慶。此間,她應邀寫下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1939年冬,蕭紅和端木蕻良搬到黃桷樹鎮(zhèn)上名秉莊,住在靳以樓下。
1940年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嘴樂道8號。
2月5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在大東酒店舉行歡迎會,歡迎他們的到來。3月,蕭紅參加香港女校紀念三八勞軍籌備委員會在堅道養(yǎng)中女子中學舉行的座談會。8月3日,香港文協(xié)、青年記者協(xié)會香港分會、華人政府文員協(xié)會等文藝團體聯(lián)合在加路連山的孔圣堂召開紀念會,紀念魯迅先生六十歲誕辰。蕭紅在會上負責報告魯迅先生生平事項。紀念會上還演出了蕭紅到港后寫的啞劇《民族魂》。
1941年4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jīng)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后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yī)院做全面檢查,才發(fā)現(xiàn)患有肺結(jié)核。于是,在10月份住院打空氣針治療。因受醫(yī)院冷遇,11月底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yǎng)病。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九龍陷于炮火中。當天,柳亞子先生應蕭紅之約,到九龍樂道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zhuǎn)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
1942年1月12日,日軍占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yǎng)和醫(yī)院,因庸醫(yī)誤診而錯動喉管,手術(shù)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
1月15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zhuǎn)入瑪麗醫(yī)院。第二天,蕭紅精神漸復,她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1日,瑪麗醫(y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又被送進紅十字會在圣提士反設立的臨時醫(yī)院。1月22日,蕭紅與世長辭,在戰(zhàn)火紛飛中,寂寞地離開了人間,享年31歲。
1月24日,蕭紅遺體在跑馬地背后日本火葬場火化后,葬于淺水灣。
1942年5月1日,延安文藝界舉行蕭紅追悼會,在延安的作家及文化藝術(shù)工作者深切悼念蕭紅。
1957年8月15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廣州分會將蕭紅骨灰從香港遷到廣州銀河公墓,重新安葬。祖父ppt蕭紅:這是祖父ppt蕭紅,包括了童年是什么? 作者介紹,《呼蘭河傳》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寫作特點,小結(jié)歸納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教案PPT:這是一個關于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教案PPT,講述“年輕精神”的特征,鼓勵年輕人培養(yǎng)年輕精神的品質(zhì),“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為未來的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歡迎點擊下載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教案PPT哦。假如此時你手中有100元錢,那么請你在2分鐘內(nèi)將你手中的100元錢在琳瑯滿目的人生超市花完。請實話實說,你最先選擇的是什么?依次選擇的是什么?并簡單闡述你選擇的理由。
蕭紅介紹ppt:這是一個關于蕭紅介紹ppt,詳細的介紹了蕭紅的基本資料以及文章的語言特色。蕭紅永遠懷著一顆童稚的心靈感受著周圍的世界,那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使她感到新奇;她以一雙小孩子般懵懂的眼睛看著大人們之間發(fā)生的悲喜劇。非常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下載蕭紅介紹ppt觀看!
蕭紅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