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57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chenrong
- 上傳時間:
- 2018-07-11
- 素材編號:
- 201435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談唐太宗的過的ppt,包括了背熟下列習題,準備小測,唐王朝的建立,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貞觀新政的主要內(nèi)容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談唐太宗的過的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P12材料閱讀
秦始皇平六國,隋煬帝富有四海,既驕且逸,一朝而敗,吾亦何得自驕也?言念于此,不覺剔焉震懼。
——吳兢:《貞觀政要》
練習
1、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 ( 。
①煬帝的暴政 ②開通大運河 ③農(nóng)民大起義④部將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漢唐前期呈現(xiàn)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
①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 ②適時調(diào)整生產(chǎn)關系
③ 實施的政策具有連續(xù)性 ④ 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下面有關“貞觀之治”出現(xiàn)原因的敘述,其不適合的一項是 (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 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農(nóng)民占有一定土地,生產(chǎn)時間有所保證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
4、關于“貞觀之治”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農(nóng)民戰(zhàn)爭迫使唐初統(tǒng)治者吸取教訓
B.唐的統(tǒng)一與安定為“治”的局面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
C.唐太宗的個人作用是這一局面出現(xiàn)的決定性因素
D.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創(chuàng)造繁榮的基礎
5、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見興亡;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間最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重大舉措是:
①反復強調(diào)“存百姓”思想,勵精圖治。
②任用賢臣,善于納諫。③戒奢從簡。
④輕徭薄賦,勸課農(nóng)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tǒng)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權重難控 B.完善中央集權
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擴大民主權利
8、小剛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評價唐太宗,進行探究性學習。下列可以為他的學習提供豐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獻是( )
A.《史記》 B.《漢書》
C.《貞觀政要》 D.《三國演義》
9、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 )
A 、以法治國 B 、以德治國
C、 選用賢能 D 、一人治國
10、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
A 、《開皇律》 B 、《隋律》
C、 《唐律疏議》 D、 《宋律》唐太宗與貞觀之治ppt:這是唐太宗與貞觀之治ppt,包括了課標要求,“天策上將”奪位登基,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西安大雁塔,“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評價貞觀之治,開明的君主與開放的時代,總結與升華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求唐太宗李世民簡介PPT:這是一個關于求唐太宗李世民簡介PPT,詳細的介紹了李世民的基本資料以及主要功績,分享關于李世民的小故事,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胺Q“千古一帝等內(nèi)容。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他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的故事篇PPT:這是一個關于唐太宗的故事篇PPT1.放棄登山封禪;2.坦誠接受進諫; 3.不乘不義之機;4.高度評價房玄齡;5.托付李義府反腐;6.規(guī)勸尉遲敬德;7.使佞臣變忠臣;8.禮待隋朝降臣;9.讓叔父心悅誠服;10.戴胄巧駁唐太宗等內(nèi)容。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他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