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625.5 K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8-01-15
- 素材編號:
- 189536
- 素材類別:
- 農業(yè)園林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園林苗圃的建立PPT,包括了園林苗圃用地的選擇,園林苗圃的規(guī)劃設計,園林苗圃施工,園林苗圃技術檔案的建立,參觀與調查當地園林苗圃,園林苗圃規(guī)劃設計等內容,項目一 苗圃的建立任務一 園林苗圃用地的選擇任務二 園林苗圃的規(guī)劃設計任務三 園林苗圃施工任務四 園林苗圃技術檔案的建立技能訓練一 參觀與調查當地園林苗圃技能訓練二 園林苗圃規(guī)劃設計 【內容提要】苗圃的建立應根據城鄉(xiāng)用苗量的多少來確定發(fā)展規(guī)模,建立具有高水準能培育優(yōu)質苗木的苗圃;另外,培育大量的新、奇、特苗木也是滿足人們綠化、美化生活的基礎性建設,是確保城鄉(xiāng)綠化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園林苗圃一般可以分為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其中以固定苗圃為主,其優(yōu)點是:經營的時間長,面積較大,生產的苗木種類也比較多,能夠集約經營,充分利用投資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便于機械化作業(yè)等。任務一 園林苗圃用地的選擇【知識點】苗圃的種類與布局苗圃的自然條件、經營條件【技能點】苗圃用地面積的計算苗圃用地的選擇相關知識一、苗圃的概念與功能、類型與布局(一)苗圃的概念與功能 狹義的園林苗圃是指為了滿足城鎮(zhèn)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專門繁殖和培育各類園林苗木的場所;廣義的園林苗圃是指生產各種園林綠化植物材料的基地,即以園林樹木繁育為主,同時包括城市景觀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生產,并從傳統(tǒng)的露地生產和手工操作方式,迅速向設施化、智能化方向過渡,成為園林植物工廠,歡迎點擊下載園林苗圃的建立PPT。
園林苗圃的建立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農業(yè)園林PPT類型的PowerPoint.
項目一 苗圃的建立任務一 園林苗圃用地的選擇任務二 園林苗圃的規(guī)劃設計任務三 園林苗圃施工任務四 園林苗圃技術檔案的建立技能訓練一 參觀與調查當地園林苗圃技能訓練二 園林苗圃規(guī)劃設計 【內容提要】苗圃的建立應根據城鄉(xiāng)用苗量的多少來確定發(fā)展規(guī)模,建立具有高水準能培育優(yōu)質苗木的苗圃;另外,培育大量的新、奇、特苗木也是滿足人們綠化、美化生活的基礎性建設,是確保城鄉(xiāng)綠化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園林苗圃一般可以分為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其中以固定苗圃為主,其優(yōu)點是:經營的時間長,面積較大,生產的苗木種類也比較多,能夠集約經營,充分利用投資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便于機械化作業(yè)等。任務一 園林苗圃用地的選擇【知識點】苗圃的種類與布局苗圃的自然條件、經營條件【技能點】苗圃用地面積的計算苗圃用地的選擇相關知識一、苗圃的概念與功能、類型與布局(一)苗圃的概念與功能 狹義的園林苗圃是指為了滿足城鎮(zhèn)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專門繁殖和培育各類園林苗木的場所;廣義的園林苗圃是指生產各種園林綠化植物材料的基地,即以園林樹木繁育為主,同時包括城市景觀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生產,并從傳統(tǒng)的露地生產和手工操作方式,迅速向設施化、智能化方向過渡,成為園林植物工廠。園林苗圃又是園林植物新品種引進、選育、繁殖的重要場所,同時,園林苗圃本身也是城市綠化系統(tǒng)的一部分,具有公園功能;另外苗圃還兼有科研教學、輻射示范等功能。 (二)苗圃的類型與布局 1、類型 ⑴ 按面積分:分為大型苗圃(面積20hm² 以上)、中型苗圃(面積3~20hm²)和小型苗圃(面積3hm²以下)。 ⑵ 按育苗種類分:分為專類苗圃和綜合苗圃。 ⑶ 按苗圃所在位置分:分為城市苗圃和鄉(xiāng)村苗圃。 ⑷ 按經營期限分:分為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 ⑸ 根據苗圃的經營項目分:分為林業(yè)苗圃、果樹苗圃、花圃、道路綠化苗圃、特大苗苗圃、珍稀種苗苗圃等類型。 2、分布城市規(guī)劃的園林苗圃應分布在城市周圍,可就近供苗,縮短運輸距離,提高苗木適應性,減少運輸及培育費用;其數量、面積和布局也要根據市場的情況來確定,兼顧周邊城市及苗木基地的規(guī)模,同時還要結合苗木市場的需求來規(guī)劃和設計。無論什么性質的苗圃,在規(guī)劃設計時都要有充分的論證、可靠的技術保證,并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 二、影響苗圃地的因素 (一)自然條件 1、地形、地勢及坡向 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qū),不同的坡向,直接影響光照、濕度、水分和土層的厚薄,從而影響苗木的生長。一般南坡光強,受光時間長,溫度高,濕度小,晝夜溫差大;北坡與南坡相反;而東、西坡則介于二者之間,但東坡在日出前至中午較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很大,對苗木生長不利,西坡則因冬季多西北風,易受寒流的影響。 2、土壤條件苗圃土壤條件十分重要,因為種子發(fā)芽、愈傷組織生根和苗木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水分、養(yǎng)分主要是由土壤供應的,同時土壤是苗木根系生長發(fā)育的場所。土壤質地更為重要,過分黏重的土壤,排水、通氣不良,雨后泥濘,易結板,干旱時易龜裂,土壤耕作困難,不利于根系生長。過于沙質的土壤,太疏松,肥力低,持水力差,夏季表土溫度高,易灼傷幼苗,而且不易帶土球移植。土壤的酸堿度對苗木生長也有較大影響。其中鹽堿地及過分酸性土壤,也不宜選作苗圃。 3、水源及地下水位水是園林植物生長的生命線,苗木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因此水源是苗圃選址的重要條件之一。 4、病蟲草害園林苗木用于城市綠化,對病蟲害的檢疫較嚴格,在育苗過程中,往往因病蟲害造成很大損失。圃地選擇在苗圃選址時應重點調查病蟲害發(fā)生情況,了解當地病蟲害發(fā)生歷史及現狀,圃地雜草的種類及發(fā)生規(guī)律也是苗圃地選擇的一個考核指標,尤其對入侵性雜草,更要嚴格檢查。 5、地上物圃地原有的地上建筑物、栽植作物、花草樹木、道路橋梁、高架線纜、地理電纜等,對圃地的日后生產作業(yè)都會產生影響。 (二)經營條件園林苗圃所處地理位置的經濟經營狀況,直接關系到苗圃業(yè)務的開展和管理水平。經營條件就是經營環(huán)境,主要指圃地附近的交通、水電、人力、空氣質量、市場等條件?傊鲜雒缙缘貤l件,是在一定條件下應考慮的各個基本因素,對個別地區(qū)和特殊情況,應作具體分析,對不利因素采取適當措施,加強預防和治理,從而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三、苗圃用地面積的計算苗圃的總面積包括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兩部分。(一)生產用地面積計算 生產用地是指直接用來生產苗木的土地,通常包括播種區(qū)、營養(yǎng)繁殖區(qū)、移植區(qū)、大苗區(qū)、母樹區(qū)、實驗區(qū)以及輪作休閑等地。生產用地一般占苗圃總面積的75%~85%,大型苗圃生產用地所占比例較大,通常在 80%以上。計算其面積,主要依據計劃培育苗木的種類、數量、規(guī)格、要求,結合出圃年限、育苗方式以及輪作等因素,如果確定例如單位面積的產量,即可按下面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 X——該種園林植物育苗所需面積; U——該種園林植物計劃年產量; A——該種園林植物的培育年限; N——該種園林植物單位面積產苗量; B——輪作區(qū)的總數; C——該樹種每年育苗所占的輪作區(qū)數。 (二)輔助用地面積計算輔助用地,是指非直接用于育苗生產的防護林、道路系統(tǒng)、排灌系統(tǒng)、堆料場、苗木假植以及管理區(qū)建筑等用地,輔助用地面積即是這些面積的總和。 任務實施 一、計算苗圃用地(舉例說明) 例:每年出圃2年生矮生紫薇實生苗100萬株,采用三年輪作制,即每年有1/3的土地休閑(或種綠肥),2/3的土地育苗,計劃苗木產量為10萬株/hm²,根據公式,則X=100×2/10×3/2=20×1.5=20(hm²)。 依上述公式計算出的結果是理論數字,實際生產上,在撫育、起苗、貯藏等工序中,苗木都將受到一定損失,故每年的產苗量應適當增加。一般比理論增加3%~5%的土地面積,即在計算面積時應留有余地。苗木輔助用地面積不超過苗圃總面積的20%~25%,一般大型苗圃的輔助用地為總面積的15%~20%,中小型苗圃占18%~25%。 二、選擇苗圃地 (一)選擇地形 苗圃地應根據當地具體的自然條件和園林苗木的種類特征以及栽培設施的應用程度,因地制宜地確定苗圃地的最適宜坡向。園林苗圃應盡量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地勢較高、地形平坦的開闊地帶。 (二)選擇土壤 選擇團粒結構的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良好,溫度條件適中,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的分解。多數苗木適宜生長在具有一定沙質的壤土或輕黏質壤土中,還應注意土壤厚度、結構和肥力等狀況。 選擇苗圃地時要注意地下害蟲及周邊植物與苗圃樹種間的寄宿病害,如蠐螬、地老虎等主要地下害蟲和立枯病、根瘤病等菌類感染程度。附近樹木病蟲危害嚴重的地方,應在建立苗圃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根除,以防病蟲繼續(xù)擴展和蔓延,否則不易選作苗圃地。 (三)選擇位置 苗圃位置最好選擇在江、河、湖、水庫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于引水灌溉;同時也利于使用噴灌、滴灌等現代化灌溉技術。而且這些天然水源水質好,有利于苗木生長。圃地位置應選擇靠近公路、鐵路車站、機場、港口等便利運輸場所,利于人員物資的運輸。園林苗圃越來越依賴自動化的設施設備,需要持續(xù)不斷的電力供應、水源保證,因此苗圃建立要考慮水電的成本。適度靠近居民點,或在城市近郊,有利于臨時雇工。 任務二 園林苗圃的規(guī)劃設計 【知識點】苗圃的設計原則苗圃的設計方法【技能點】苗圃地的調查設計園林苗圃并畫圖編寫苗圃設計說明書相關知識一、苗圃地踏查測繪及區(qū)劃 苗圃區(qū)劃應根據苗圃的功能及自然地理情況,以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方便生產管理、利于苗木生長、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為原則。苗圃區(qū)劃常規(guī)分為生產區(qū)和輔助區(qū),通常生產用地面積不少于苗圃總面積的80%,在保證管理需要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生產區(qū)的面積,提高苗圃的生產能力。苗圃生產用地面積計算通常采用下式: P=N*A/n 式中 P—某樹種、某苗類的育苗面積,hm² N—該樹種的計劃年產量,株/年; A—該樹種的培育年限,年; n—該樹種單位面積產苗量,株/hm² 二、苗圃用地規(guī)劃設計原則 (一)生產用地 也稱做耕作區(qū) 1、耕作區(qū)是指耕作方式相同的作業(yè)區(qū),作業(yè)區(qū)是進行苗圃育苗生產的基本單位。 2、作業(yè)區(qū)的長度由機械化程度而定,完全機械化的以200~300m為宜,畜耕者以50~100m為宜。作業(yè)區(qū)寬度依苗圃地的土壤質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者可寬些,排水不良時要窄一些,一般寬40~100m。小型苗圃的耕作區(qū)可適當縮小。 3、作業(yè)區(qū)的方向,應根據圃地的地形、地勢、坡向、主風方向和圃地形狀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情況下,作業(yè)區(qū)的長邊采取南北方向,苗木受光均勻,對生長有利。在坡度較大時,作業(yè)區(qū)的長應與等高線平行。(二)育苗區(qū)的配置原則 生產區(qū)用地不得少于苗圃總面積的75%,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小區(qū)。 1、展覽區(qū) 展覽區(qū)內所培育的苗木應是本苗圃的特色品種或引進和自育成功的新品種,展覽區(qū)內的苗木管理應特別精細,生長茁壯,無病蟲害。 2、播種區(qū) 播種區(qū)應選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的地段,并優(yōu)先滿足其對人力、物力的要求。具體應設在地勢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質最優(yōu)良、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背風向陽、便于防霜凍,管理方便的區(qū)域,最好靠近管理區(qū)。如果是坡地,要選擇最好的坡段、坡向。草本花卉播種還可采用大棚設施和育苗盤進行育苗。 3、營養(yǎng)繁殖區(qū) 在選擇這一作業(yè)區(qū)時,與播種區(qū)的條件要求基本相同。應設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例如,楊、柳類的扦插繁殖區(qū),可利用比較低洼的地塊或零星的土塊,條件要求不必過高。 4、移植區(qū) 移植區(qū)又叫小苗區(qū),是培育各種移植苗的作業(yè)區(qū),占育苗面積的10%~15%。由播種區(qū)和營養(yǎng)繁殖區(qū)中繁育出來的苗木,需進一步培養(yǎng)成較大的苗木時,便移入移植區(qū)中進行培養(yǎng)。 移植區(qū)占地面積較大,一般設在土壤條件中等、地塊大而整齊的地方。同時依苗木的不同生態(tài)習性,進行合理安排。如楊柳類應設在低洼水濕的區(qū)域;松柏類等常綠樹應設在較干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方。低矮而且較小的花灌木可移植在較干燥而土層深厚土壤條件較好的地方,以利帶土球出圃,最好靠近管理區(qū);相對較大的苗木,培養(yǎng)時間又長,可移植在土壤相對較差地區(qū)和遠離管理區(qū),一般在苗圃的外圍。苗木的大小安排應本著由管理區(qū)開始向外逐步增大增高的原則,形成梯式分布;最高最大的苗木培養(yǎng)可安排在外圍。 5、大苗區(qū) 該區(qū)是培養(yǎng)植株的體型、苗齡均較大并經過整形的各類大規(guī)格苗木的作業(yè)區(qū)。 在本育苗區(qū)繼續(xù)培養(yǎng)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區(qū)內進行過一次或多次的移植,在大苗區(qū)培養(yǎng)的苗木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大苗區(qū)的特點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積大,培育出的苗木大、規(guī)格高、根系發(fā)育完全,可以直接用于園林綠化建設,以滿足綠化建設的特殊需要,如樹冠形態(tài)、干高、干粗等高標準大苗,利于加速城市綠化效果和保證重點綠化工程的提早完成。 6、引種馴化區(qū) 該區(qū)在現代園林苗圃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應給予重視。對土壤、水源等條件要求嚴格,并要配備專業(yè)人員管理。此去可單獨設立試驗區(qū)或引種區(qū),或二者相結合,引種馴化區(qū)應安排在環(huán)境條件最好的地區(qū),靠近管理區(qū)便于觀察、研究、記錄。 7、母樹區(qū) 本區(qū)占地面積小,可利用零散地塊,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較低,對栽培條件、管理水平等要求較高,目前,有些園林苗圃采用與周邊農民簽訂合同的方式,特約繁殖母種。另外,有些鄉(xiāng)土樹種還可以種植在苗圃,作為防護林帶或在辦公區(qū)的院內栽植。 8、溫室和大棚區(qū) 溫室和大棚區(qū)是保護地育苗和設施栽培的區(qū)域,需要較大的投資,而且也具有較高的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9、其他區(qū) 為了生產管理方便,按苗木的種類、用途劃分,可設立標本區(qū)、果苗區(qū)、宿根花卉區(qū)、針葉區(qū)、闊葉區(qū)、花卉區(qū)等。 (三)輔助用地的設計標準 苗圃的輔助用地(或稱非生產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統(tǒng)、排灌系統(tǒng)、防護林帶及管理區(qū)建筑用地等。這些用地都是直接為苗木生產服務的,既要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設計合理,減少用地。輔助用地占總面積的20%~25%。 1、道路系統(tǒng)設計 道路系統(tǒng)的設置及寬度,應以保證車輛、機具和設備的正常通行,便于生產和運輸為原則,并與排灌系統(tǒng)和防護林帶相結合。苗圃道路通常設一、二、三級道路和環(huán)路。在進行設計時,首先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決定出入口。 2、灌溉系統(tǒng)設置 排灌系統(tǒng)主要包括水源、提水設備和引水設施三部分。 ⑴ 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兩類。 ⑵ 提水設備,目前多用提水工作效率高的水泵。水泵規(guī)格的大小應根據土地面積和用量的大小確定。 ⑶ 引水設施,有地面明渠引水和暗管引水兩種形式。 3、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 排水系統(tǒng)對于地勢低、地下水位高及降水量多而且集中的地區(qū)非常重要。排水系統(tǒng)主要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溝構成,排水溝常分為明溝和暗溝兩種,目前多采用明溝排水。排水溝寬度、深度、位置根據苗圃圃地的地形、土質、雨量、出水口的位置等因素綜合決定,并且保證雨后盡快排除積水,同時要盡量占用較少的土地。排水溝的邊坡與灌水渠的角度相同,但落差應大些 4、防護林帶的設置 為了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危害,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fā)和苗木蒸騰,創(chuàng)造良好的小氣候條件和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苗圃應設置防護林帶。防護林帶的設置規(guī)格,應由苗圃面積的大小、風害的嚴重程度決定。 林帶結構以喬木、灌木混交的疏通方式為宜,既可減低風速,又不因過分緊密而形成回流。林帶寬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積、氣候條件、土壤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主林帶寬8~10m,株距1.0~1.5m,行距1.5~2.0m;輔助林帶由2~4行喬木組成,株行距根據樹木品種而定。林帶的樹種選擇,應盡量就地取材,應選用當地適用性強、生長迅速、樹冠高大、壽命較長的鄉(xiāng)土樹種,同時注意速生與慢生、常綠與落葉、喬木與灌木、壽命長與壽命短的樹種相結合,亦可結合采種、采穗母樹和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樹種如建材、筐材、蜜源、油料、綠肥等,以增加收益,便利生產。 5、管理建筑區(qū)的設置 該區(qū)包括房屋和苗圃內場院兩部分。前者指辦公室、食堂、宿舍、倉庫、種子貯藏室、畜舍、工具房、車棚等,后者指集散地、假植場、積肥場、曬場、運動場等。苗圃的管理建筑區(qū)應設在交通方便、地勢高燥、接近水源的地方或不適合育苗的地方。大型苗圃的建筑群最好設在苗圃的中心,以方便整個苗圃的經營管理。積肥場、畜舍、豬圈要放在比較隱蔽和便于運輸的地方。本區(qū)的占地面積為苗圃總面積的1%~2%。 任務實施一、苗圃地的調查 1、踏查 由設計人員會同施工和經營人員到已確定的苗圃地范圍內進行實地踏勘和調查訪問,了解苗圃地的現狀、歷史、地勢、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蟲害、草害、有害動物、周圍環(huán)境、自然樹的情況等,提出苗圃建設的各項初步意見。 2、測繪地形圖 地形圖是苗圃進行規(guī)劃設計依據。比例尺一般要求為1/500~1/1000,等高距為20~50cm,與設計直接有關的山、河、路、橋、房等都應給出,對土壤狀況及病蟲害分布情況也應重點標出。 3、土壤調查 根據苗圃地的自然地形、地勢,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選定典型地帶,挖取土壤剖面,觀察和記載土壤厚度、機械組成、酸堿度、地下水位等,在必要時可分層采樣進行分析,弄清苗圃地內土壤和種類、分布肥力狀況和土壤改良的途徑,并在地形圖上繪出土壤分布圖,以便于使用土地。 4、病蟲害調查 主要調查苗圃地內的土壤地下害蟲,如金龜子、地老虎、螻蛄以及有害鼠類等。一般采用抽樣法,每公頃挖樣方土坑10個,坑長、寬各為50cm,深40cm,統(tǒng)計害蟲數目、種類,并通過苗圃地周圍樹木和作物的受害情況,了解病蟲害的發(fā)生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 二、苗圃的區(qū)劃 苗圃地確定后,為了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產管理,必須進行區(qū)劃。首先對苗圃面積進行測量,繪出1/500~1/1000平面圖,并注明地形、水文、土壤等情況,作為區(qū)劃工作的依據,然后根據生產任務、各類苗木的培養(yǎng)特點、樹種特性和圃地的自然條件,進行區(qū)劃和規(guī)劃設計。 三、繪制苗圃設計圖、編寫說明書 (一)繪制苗圃設計圖 在繪制設計圖時,要明確苗圃的具體位置、圃界、面積、育苗任務、苗木供應范圍;還要了解育苗的種類、數量和出圃規(guī)格;確定苗圃的生產和灌溉方式,必要的建筑和設施設備的設置方式;苗圃工作人員的編制,同時應有建圃任務書,并收集各有關的圖面材料,如地形圖、平面圖、土壤圖、植被分布圖,調查有關的自然條件、經營條件以及氣象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等。 根據前期進行的細致勘測調查,在規(guī)劃原則的指導下,把各類用地的具體位置標注在設計圖上,為施工建設及日后管理提供依據。 三、繪制苗圃設計圖、編寫說明書 (一)繪制苗圃設計圖 在繪制設計圖時,要明確苗圃的具體位置、圃界、面積、育苗任務、苗木供應范圍;還要了解育苗的種類、數量和出圃規(guī)格;確定苗圃的生產和灌溉方式,必要的建筑和設施設備的設置方式;苗圃工作人員的編制,同時應有建圃任務書,并收集各有關的圖面材料,如地形圖、平面圖、土壤圖、植被分布圖,調查有關的自然條件、經營條件以及氣象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等。 (二)編寫設計說明書 1、前言 闡述苗圃的性質和任務,培育苗木的目的意義,苗木的特點和要求。 2、設計依據及原則 建立苗圃的任務書,設計苗圃時的各類資料,與苗圃生產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為完成育苗任務,將達到的預期目標等。 3、苗圃地的基本情況 包括苗圃的地理位置,經營條件、自然條件以及有關的歷史栽培資料,附近苗圃的生產狀況。 4、苗圃面積計算 根據苗圃育苗任務目標,分樹種進行面積計算。 5、苗圃地的區(qū)劃 根據苗圃各類育苗任務的規(guī)模,將播種區(qū)、營養(yǎng)繁殖區(qū)、移植區(qū)、大苗區(qū)、母樹區(qū)、引種試驗區(qū)、溫室大棚區(qū)、辦公區(qū)、道路系統(tǒng)、排灌系統(tǒng)、機具倉庫、堆肥場、防護林帶等功能區(qū)域,按比例準確落實到圃地范圍內。 6、育苗技術設計 根據育苗規(guī)程,把主要樹種的育苗技術措施細致列出。包括:整地、改土、施肥、種子準備、種子催芽、播種時期、播種方法、苗期管理、除草松土、病蟲防治、澆水排澇、起苗假植、越冬防寒等。苗圃建立經費概算及投資計劃 7、 根據現有的基礎設施和設計建造的任務,分項計算所需經費數額,進一步計算育苗的各項直接費用,機具費用,人力、動力、畜力費用,水、電、交通運輸、管理費用,最后匯總,核算建立總費用。另外,從苗圃的生態(tài)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功能三方面進行評估,明確苗圃建立的投資與回報率。任務三 園林苗圃施工【知識點】 園林苗圃的施工內容【技能點】園林苗圃施工準備 園林苗圃施工一、園林苗圃施工準備(一)人員和工具準備 根據規(guī)劃設計要求,做好現場施工前的人員、機械、車輛、設備、工具等準備工作。 (二)定點放線 在認真研究規(guī)劃設計圖基礎上,到現場選擇標準水準點或參照物,由此點導引定點放線。先確定苗圃邊界,將拐角邊線明確標出;再確定主干道、二級、三級路的邊界及中心線;根據設計要求,把水源點、管線、建筑位置、小苗區(qū)、電力設施等關鍵部位在圃地上定點標出。根據現場實測情況,對于一些設計內容可以做出調整,調整后要在設計圖上做好標記。 (三)地形整理園林圃地一般都要進行土地平整過程,根據生產需要,進行地形測量后做出平整規(guī)劃,坡度小的地塊可在道路水渠完成后結合翻耕進行整理,盡量不破壞表層土壤。坡度較大地塊應先整地再修路挖渠,部分地塊需要做梯田處理;對于局部凸高或低洼地塊,采取挖低或填高措施,深坑填平后要進行灌水陳實,再做表層處理。 二、園林苗圃施工 (一)水、電、通訊引入 建圃施工的水、電、通訊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應先做好這三項工作的安排,落實規(guī)模、地點,與其他過程配合開展。根據苗圃規(guī)模確定電力總瓦數,與相關部門溝通聯(lián)系,確定接入位置和方式。水的來源確定后,做好水質、水量、水源穩(wěn)定性的調查,確定引入方式和地點,做好接入的相關安排。大型苗圃應有自己固定的通訊系統(tǒng),便于內外部聯(lián)系,小型苗圃可采用移動通訊或無線對講系統(tǒng)。 (二)辦公及生產設施建筑 園林苗圃辦公用房仍堅持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通常選擇主要路口附件或土質較差的地塊做辦公用地。主要包括辦公用房、機械庫、工具倉房、種子種苗庫、水電泵房、休息用餐廳、溫室、冷庫等,為節(jié)約用地,以上設施應集中建設,辦公場所可建成基層樓房。辦公設施應在道路修好后及時建完,也可先建辦公場所,便于開展建圃工作組織。 (三)圃路施工 根據規(guī)劃設計圖的具體方位,在圃地內選好標定物做基點,定出主干道的實際位置,再以主干道的中心線為基線,標出各級道路系統(tǒng)的起點、終點、中線與邊沿,用木樁標明道路編號,各部位置要標明標高。多數情況下先修路,次級道路為土路,便于日后地塊功能改造。根據規(guī)劃圖標出排灌水管道鋪設位置、地下纜線位置等。 施工前用白灰標出中線、邊線,定好標高,從路兩側取土填于路中,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凸形路面。路面土要壓實,邊沿整齊緊密,排水溝深度、寬度適宜,把橫穿路面的管道設埋涵管,便于下一步施工應用。 (四)排灌系統(tǒng)施工 灌排系統(tǒng)包括灌溉和排水兩個內容,可分可和,由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及程度決定。 灌溉系統(tǒng)又分為溝渠漫灌和管道噴灌兩種方式,傳統(tǒng)的渠溝漫灌系統(tǒng)要設有提水設備、儲水池、輸水溝渠等,其中水的流動要靠溝渠的縱坡驅動,因此從提水設備流出的水要沿著溝渠的坡度向各級溝渠流動。 排水系統(tǒng)一般與道路邊溝通用,也可以根據雨季特點單獨設立,鋪地內的步道可設置成低于苗床的,雨天用于排水。 (五)防護設施建設 園林苗木受周邊影響很大,要通過防風、防寒、遮強光、防尾氣等措施進行防護管理。園林苗圃種苗珍貴,應用廣泛,易受“順手牽羊”之害,因此,在進行施工開始階段,就要加強防盜防護措施的建設。一般在苗圃北側及西側栽植高大的防護林,在圃地四周可栽植柏樹、刺槐、十大功勞、玫瑰、皂角、黃刺玫等帶刺的樹木,起到防護和美化的作用。土地較少地方,采用人工刺籬、鐵絲網、防護障等設施防護。 (六)土壤改良 由于園林苗圃地的選擇不能十全十美,以及土壤的區(qū)域差異性和樹種對土壤要求的差異性客觀存在,因此,為了滿足苗木的需要,往往在種植前要對圃地中不合適生長的鹽堿土、重黏土、沙土、垃圾土、地下害蟲較嚴重的土壤進行改良。不同土壤要在土壤勘察時做好野外評判,劃出地塊,取樣后進一步檢驗其理化性質。鹽堿土可進行開溝引流、高臺種植、淡水沖洗等物理措施,也可采取調酸,改進肥料、改進種植植物類別等措施進行改良。重黏土應采用混沙、耕翻、加施有機肥、開溝排水、種植綠肥等措施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腐殖質含量。沙土地需要摻入腐殖質、黏土,減少翻動,加強防風林建設等措施也能提高沙土性質,改變和較少水土流失。 任務四 園林苗圃技術檔案的建立【知識點】建立苗圃技術檔案的要求【技能點】熟悉苗圃技術檔案的主要內容相關知識一、建立園林苗圃技術檔案的意義 技術檔案是對園林苗圃生產、試驗和經營管理的記載。從苗圃開始建設起,即應作為苗圃生產經營的內容之一,建立苗圃的技術檔案。苗圃技術檔案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設施、科學指導生產經營活動,有效地進行勞動管理的重要依據。 二、建立苗圃技術檔案的要求 1、檔案管理人員應盡量保持穩(wěn)定,如有變動應及時做好交接工作,保持檔案的持續(xù)完整。 2、苗圃技術檔案是對園林苗圃生產和經營管理的歷史記載,必須長期堅持,不能間斷,保持其完整性、連續(xù)性。 3、應設專職或兼職檔案管理人員,一般可由苗圃技術人員監(jiān)管。人員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有工作變動,要及時做好交接工作。觀察記載要認真仔細,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系統(tǒng)完整。每年必須對材料及時收集匯總,進行整理和分析總結,為今后的苗圃生產提供依據。 4、技術檔案的保管要按照材料形成的時間先后順序和重要程度,連同總結材料等分類整理裝訂,登記造冊,長期妥善保管。 5、苗圃技術檔案是通過連續(xù)記錄苗圃的設計、建立、育苗技術措施、苗木生長發(fā)育物候記錄、苗木出入、生產管理過程、苗木日常作業(yè)、日常管理等數據,經長期積累,定期分析總結,成了苗圃生產經營的基本依據。苗圃技術檔案需要專人管理,科學記錄,定期審查總結,認真管理保存。 任務實施 一、苗圃土地利用檔案 苗圃土地利用檔案是對苗圃各作業(yè)的面積、土質,育苗樹種,育苗方法,作業(yè)方式,整地方法,施肥和施用除草劑的種類、數量、方法和時間,灌水數量、次數和時間,病蟲害的種類,苗木的產量和質量等逐年加以記載,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保管存檔。 為便于以后查閱,建立土地利用檔案時,應每年繪出一張苗圃土地利用情況平面圖,并注明苗圃地總面積、各作業(yè)區(qū)的面積、育苗樹種、育苗面積和休閑面積等。 二、育苗技術檔案 1、苗木繁殖 分樹種就一年內苗木的培育管理技術措施,包括苗圃有關樹種的種子、根、條的來源,種質鑒定,繁殖方法,成苗率,產苗量及技術管理措施等。重點記錄苗木繁殖材料來源、質量、數量、采取措施、效果、發(fā)芽率、出苗率、成活率、生長量、存苗量等,同時記錄育苗過程中的人員、用工、用料、水肥管理過程、病蟲害管理、苗木出圃、倒床移栽等生產過程。 2、苗木撫育 按苗圃地塊分區(qū)記載,包括苗木品種、栽植規(guī)格、日期、株行距、移植成活率、年生長量、苗木在圃量、苗木保存率、技術管理、苗木成本、出圃規(guī)格、數量、日期等。 3、其他資料 ① 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成果的單項技術資料。 ② 試驗區(qū)、母本區(qū)的技術資料。 4、經營管理狀況 ① 苗圃各項生產計劃、育苗規(guī)劃、設備安裝安裝運行狀況等。 ② 職工組織、技術教育、考核、育苗水平發(fā)展變化。 ③ 苗圃生產經營狀況、經濟效益分析 三、苗木生長調查及物候觀測檔案 建立苗圃同時就要根據樹種分別建立物候觀測記錄檔案,與技術措施檔案不同之處是記錄各階段的效果,為進一步分析總結提供連續(xù)多年的同時其數據變化規(guī)律。通過對苗木生長發(fā)育的觀察,用表格形式記載各種苗木的生長過程,以使掌握其生長規(guī)律,把握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對苗木生長的影響,確定有效的撫育措施。 四、氣象觀測檔案 氣象變化與苗木生長和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通過記載和分析氣象因素,可幫助人們利用氣象因素,避免或防止自然災害。五、科學實驗檔案 以實驗項目為單位,主要記載實驗項目的目的、實驗設計、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果分析、年度總結及項目完成的總結報告等。 六、經營管理檔案 將苗圃建立及運營過程的主要材料、事跡、證據、分析總結資料及時收集整理,為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包括苗圃設計任務書、規(guī)劃圖、施工記錄、育苗計劃、年度生產計劃與總結、職工組織、技術裝備資料、投資經營效益分析、苗木市場調研、其他經營等。 七、苗圃作業(yè)日記 主要記錄苗圃每天所作的工作,統(tǒng)計各種苗木的用工量和物料的使用情況,以便核算成本,制定合理定額,更好地組織生產,提高勞動效率。 八、統(tǒng)計資料統(tǒng)計資料包括各類統(tǒng)計報表、調查總結報告、各類鑒定書等。各類資料由專人每年整理一次,編目錄、分類、存檔。 【思考與練習】 1、園林苗圃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2、圃地踏勘調查的主要項目有哪些? 3、輔助用地的規(guī)劃原則是什么? 4、生產用地一般包括哪些區(qū)域?各有什么要求? 5、苗圃技術檔案常包括哪些內容?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一 參觀與調查當地園林苗圃一、目的要求 通過實地參觀、調查、訪問及測量訓練,學生將能掌握苗圃用地的選擇與區(qū)劃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現有苗圃質量的分析能力及苗圃區(qū)劃設計能力。二、材料與工具 新建及現有的各種苗圃測量工具、記錄本、繪圖工具等。 三、方法步驟 1、方法:組織參觀、訪問、測量、繪草圖。 2、步驟:(1)參觀現有苗圃,了解全貌。(2)分組分別測量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面積。(3)調查苗圃所有苗木種類、數量和植物生長情況。(4)調查苗圃自然條件及經營條件。(5)根據測量結果繪制苗圃概況草圖。 四、結果評價 根據實訓報告進行成績評定。 優(yōu)秀——內容按要求、全面、詳細、書寫認真。 良好——內容按要求、全面、詳細。 合格——內容按要求全面但是不夠詳細。 不合格——內容不全或缺勤。五、作業(yè) 完成實驗報告技能訓練二 園林苗圃規(guī)劃設計一、目的要求 熟練進行苗圃規(guī)劃設計圖的繪制和編寫設計說明書。二、材料與工具 羅盤儀、皮尺、計算器、繪圖工具。 三、方法步驟 1、準備工作 2、擬定規(guī)劃方案 3、修改規(guī)劃方案 4、繪制苗圃規(guī)劃設計圖 5、編寫苗圃設計說明書 四、結果評價 根據實訓報告進行成績評定。 優(yōu)秀——內容按要求、全面、詳細、書寫認真。 良好——內容按要求、全面、詳細。 合格——內容按要求全面但是不夠詳細。 不合格——內容不全或缺勤。五、作業(yè)完成實驗報告 知識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