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3.33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6-01-30
- 素材編號:
- 28381
- 素材類別:
- 人物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建筑師林徽因之墓PPT,主要介紹了林徽因生活篇、事業(yè)篇、追憶篇等內容。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
建筑師林徽因之墓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人物PPT類型的PowerPoint.
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
林 徽 因
目 錄
一、生 活 篇
二、事 業(yè) 篇
三、追 憶 篇
一、生 活 篇
林徽因簡介
林徽因作為我國20世紀著名的建筑學家,文學史上杰出的女性,為中國建筑歷史的研究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她協(xié)助梁思成創(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建筑系,對我國的建筑教育的發(fā)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共同在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立了活躍而嚴謹?shù)膶W術氛圍,這一氛圍已經(jīng)成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傳統(tǒng)和重要的精神財富。
小時候的林徽因
1920在羅馬圣馬可廣場
少女時期的林徽因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
1927賓夕法尼亞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1927在溫哥華結婚,婚紗是徽因自己設計的
1929年女兒梁再冰出生
1931年27歲參加中國營造學社從事古代建筑研究
1932年兒子梁從誡出生
二、事 業(yè) 篇
1930~1945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數(shù)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筑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1937年夏,林徽因在山西五臺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我國最古老的一座木結構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尋找佛光寺的起因
在投身營造學社的初年,梁思成就將在中國境內尋找到早期的木構建筑為其重要的努力方向。這在政治上完全是針對日本學者對中國建筑學術界的歧視而采取的對策。因為當時曾有日本人斷言,中國根本找不到唐代的木構建筑,如果要研究唐代的木構建筑只能到日本去。
——《回憶我的父親梁思成》梁再冰
1949以后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tǒng)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
摘自《擬制國徽圖案說明》
1951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紋飾和花圈浮雕圖案
1999年4月,梁從誡編《林徽因文集·建筑卷》
《林徽因文集·建筑卷》目錄
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林徽音
平郊建筑雜錄/梁思成林徽音
閑談關于古代建筑的一點消息(外通訊一~四)/林徽音
云岡石窟中所表現(xiàn)的北魏建筑/梁思成林徽音劉敦楨
《清代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林徽音
由天寧寺 到建筑年代之鑒別問題/林徽音梁思成
附文:天寧寺寫生記上・中・下
平效建筑雜錄(續(xù)・選)
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林徽因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第六章宋・遼・金部分/林徽因
現(xiàn)代住宅設計的參考/林徽因
《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七卷二期編輯后語/林徽因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梁思成
《圖像中國建筑史》前言/梁思成
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筑/林徽因
《城市計劃大綱》序/梁思成林徽因
達・芬奇――具有偉大遠見的建筑工程師/梁思成林徽因
我們的首都/林徽因
中山堂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故宮三大殿
北海公園
天壇
頤和國
天寧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剛寶座塔”
鼓樓、鐘樓和什剎海
雍和宮
故宮
祖國的建筑傳統(tǒng)與當前的建設問題/梁思成林徽因
和平禮物/林徽因
關于《中國建筑彩畫圖案》意見(手稿)/林徽因
《中國建筑彩畫圖案》序/林徽因
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歷史階段/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
《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被毀地區(qū)之重建》(譯文存目)譯者的體會/林徽因梁思成
附文:“關于圖案”
三、追 憶 篇
立志成為建筑師
一九二零年春天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西方憲制,特意攜林徽因同行。父親的房東是位女建筑師,林徽因從她那里領悟到了建筑的魅力。她漸漸明白,房子不僅遮風蔽雨,而且蘊涵著藝術意味,可是中國還沒有建立起西方這樣的現(xiàn)代建筑科學。另一種說法是,啟蒙她建筑學志愿的是一位英國女同學。
——見梁從誡《倏shū 忽人間四月天》
對梁思成的影響
最終影響梁思成獻身于建筑科學的是林徽因,思成曾對朋友們說過: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后要學建筑。我當時連建筑是什么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接著這個專業(yè)。
——《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對梁思成的幫助
梁思成為《清式營造則例》寫序時特別說明:“內子林徽音在本書上為我分擔的工作,除‘緒論’外,自開始至脫稿以后數(shù)次的增修刪改,在照片之攝制及選擇,圖版之分配上,我實指不出彼此分工區(qū)域,最后更精心校讀增削。所以至少說她便是這書一半的著者才對。”
建筑學方面的獨特建樹
林徽因以詩人的眼睛發(fā)現(xiàn),堅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蘊涵著“詩意”和“畫意”。她說,在她的眼里,“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于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由溫雅的兒女佳話,到流血成河的殺戮。”于是她提出一個建筑學概念“建筑意”,(見《平郊建筑雜錄》)將建筑學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這屬于林徽因在建筑學方面獨特的重要的建樹。中國古代先賢,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大多能馳騁于藝術與科學兩個領域,甚至在某一成果中同時放射兩大領域的光輝,林徽因秉承的正是他們的遺風。
詩意的揮灑
在那次好友徐志摩要趕來參加終因飛機失事未能踐約的演講會上,在那間協(xié)和小禮堂中,她給十幾個國家的駐華使節(jié)和專業(yè)人員講述中國古典建筑美學講座。她標準的牛津音如空谷流泉:“建筑是全世界的語言,當你踏上一塊陌生的國土的時候,也許首先和你對話的,是這塊土地上的建筑。它會以一個民族所特有的風格,向你講述這個民族的歷史,講述這個國家所特有的美的精神,它比寫在史書上的形象更真實,更具有文化內涵,帶著愛的情感,走進你的心靈。”精彩的開場白立刻激起熱烈的掌聲。接著她又娓娓而談:“漫長的人類文明歷程,多少悲壯的歷史情景,夢幻一般遠逝,而在自然與社會的時空演變中,建筑文化卻頑強地挽住了歷史的精神氣質和意蘊,它那統(tǒng)一的空間組合、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質感的美的形態(tài),透視出時代、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哲學、宗教、倫理、民俗等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
從林徽因到林徽音
祖父林孝恂從《詩經(jīng)》取“徽音”兩字為她命名,詩曰:“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大雅?思齊》)老人的意思,要林徽因繼承美德。
林徽因最初發(fā)表的作品,除署過筆名“尺棰(chuí)”外,均用本名林徽音。常常與海派作家林微音相混。編者為此專門聲明更正,但混淆仍舊不斷。林徽因說,不怕我的作品誤會成他的,只怕誤會他的作品是我的。她擔心這樣一直誤會下去,于是署名改作林徽因,日后也就以徽因名字通行于世。
林徽因對中國建筑歷史的研究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她對建筑學教育也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殺的,她對建國之初中國工藝美術品的恢復性創(chuàng)作也值得大書一筆。
作為一個古建筑學家,林徽因有她獨到的作風。她把科學家的縝密、史學家的哲思、文藝家的激情融于一身。從她關于古建筑的研究文章,特別是為梁思成所編《清式營造則例》撰寫的“緒論”中,可以看到她在這門科學上的深厚的造詣。但林徽因絕不是一個僅僅埋頭于紀錄尺寸和方位的建筑技師,在她眼中,古建筑不僅是技術與美的結合,而且是歷史和人情的凝聚。她敢于用汪洋恣肆的文學語言,乃至嬉笑怒罵的雜文筆法來寫她的學術報告。
林徽因和梁思成主張并倡導,建筑、雕塑、繪畫應該構成“綜合環(huán)境藝術的關系”,而三者應轉向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結合。鑒于這種理念,作為建筑大師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早在50年代,就超前關心著北京古老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的設計和復興。他們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且又適應時代生活需要的,也充分利用了原有工藝和材料的新型工藝美術品。其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虛心學習的那種認真、執(zhí)著的工作作風,令人難忘。
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她的兩個幾十年的摯友——哲學家金岳霖和美學家鄧以蟄聯(lián)名寫給她一副挽聯(lián):“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酣暢淋漓地表達出這位人間奇女子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1904年1歲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
1912年8歲由杭州遷居上海,入小學。
1916年12歲全家由上海遷居北京,入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1920年16歲隨父親林長民到歐洲旅行,曾入英國倫敦ST.Mary’sCollege讀書。
1921年17歲隨父親自歐洲回北京,繼續(xù)在培華女子中學學習。
1924年20歲參加接待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工作。6月與梁思成同往美國留學,就讀于賓州大學美術學院。
1927年23歲賓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又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師從G.P.帕克教授學習舞臺美術設計。
1928年24歲3月與梁思成結婚。8月回國,受聘于沈陽東北大學建筑系。梁思成任系主任、教授,林任教授。
1929年25歲女兒梁再冰出生。
1930年26歲回北京,因患肺病住香山療養(yǎng)。
1931年27歲參加中國營造學社從事古代建筑研究。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任“校理”、“參校”,與梁思成一起進行古建筑調查、研究。開始在《詩刊》、《新月》等刊物上發(fā)表詩及小說、散文。
1932年28歲與梁思成在湖北省考察研究古建筑。與梁共同設計北京大學地質館、灰樓女生宿舍等建筑。8月兒子梁從誡出生。繼續(xù)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詩及散文。
1933~1936年29~32歲繼續(xù)與梁思成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浙江等地區(qū)考察研究古建筑,共同撰寫專著、論文及調查報告,如《清式營造則例》、《平郊建筑雜錄》、《晉汾古建筑查紀略》等。繼續(xù)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詩、散文、小說等,如散文《窗子以外》、《悼志摩》,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吊瑋德》、《城樓上》,小說《九十九度中》等。
1937年33歲與梁思成在山西五臺山發(fā)現(xiàn)第一座唐代佛寺佛光寺大殿。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話劇《梅真同他們》。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全家離開北京,經(jīng)湖南、貴州等地,抵達云南昆明。因一路顛簸,林患肺炎,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1938年~1939年34~35歲全家居住昆明城及鄉(xiāng)村。為云南大學設計女生宿舍。梁思成患脊椎軟骨硬化癥臥床,林忙于家務及照顧梁。
1940年36歲全家遷居四川宜賓南溪縣的李莊,中國營造學社恢復調查古建筑工作。林肺病復發(fā),臥床不起。
1941年~1943年37~39歲抗日戰(zhàn)爭的后方缺醫(yī)少藥,林只能臥床養(yǎng)病,但仍進行古建筑研究工作,在病榻上閱讀《二十四史》等古籍,為《中國建筑史》的寫作收集資料。
1944年40歲梁思成開始撰寫《中國古代建筑史》,參予內容討論、資料查證并撰寫部分章節(jié)等工作。
1945年~1946年41~42歲抗日戰(zhàn)爭勝利,梁思成受聘于清華大學任建筑系主任。林開始注意戰(zhàn)后的住宅建設,在《中國營造學社匯刊》七卷二期上發(fā)表《現(xiàn)代住宅設計的參考》一文。1946年8月全家返回北京,在清華園安家。10月梁思成赴美國講學并考察,林積極參予清華建筑系的籌建工作。
1947年43歲進行腎臟手術,身體更加虛弱。
1948年44歲12月清華園解放,與梁思成共同為解放軍繪測北京城內重點古跡地圖,編制完成《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
1949年45歲北京解放,新中國成立,林受聘于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授,講授《住宅概論》等課程。參加并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工作。
1950年46歲政協(xié)會議通過清華大學營建系統(tǒng)設計的國徽方案,林為主要設計人之一。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被邀請參加并領導北京傳統(tǒng)工藝品的設計工作。
1951年47歲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筑委員會委員,參加紀念碑的設計工作。領導完成一批景泰藍等工藝品的新設計與新產品。設計清華大學勝因院新住宅方案。
1952年48歲撰寫并發(fā)表了《我們的首都》一組介紹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雍和宮等十一處古跡名勝的文章。參加修繕中南海懷仁堂的裝修設計工作。
1953年49歲中國建筑學會成立,當選為理事。擔任《建筑學報》編委。為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編的《中國建筑彩畫圖案》審稿并作“序”。
1954年50歲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51歲4月1日病逝于北京。
謝謝!林徽因英文簡介PPT素材:這是一個關于林徽因英文簡介PPT素材,詳細的介紹了林徽因生平事跡、社會貢獻、以及人物評價。圖文并茂等內容。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一代才女林徽因閱讀課件PPT:這是一個關于一代才女林徽因閱讀課件PPT,詳細的介紹了林徽因的基本資料以及關于她的三個著名的愛情故事等內容。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林徽因簡介介紹PPT:這是一個關于林徽因簡介介紹PPT,詳細的介紹了林徽因的基本資料以及生平成就,分析林徽因的詩歌等內容。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林徽因ppt